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其六》,表达了词人超脱世俗、向往仙道的心境。开篇“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直接抒发了词人追求自由、超越尘世的愿望。接着,“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描绘了词人在月夜中思索人生的沧桑与漫长。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运用神话传说,借飞鸟之灵象征自己与志同道合者共游仙境的愿景。“酌酒援北斗”则显露出豪迈洒脱的性格,词人自比为微小的虱子,却能与星辰共饮,显示出不凡的气概。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通过歌唱表达出心灵的自由和身体的放松,如同鸿鹄翱翔于天际。“天地睹方圆”进一步强调了词人的视野开阔,对宇宙自然有着深刻理解。
然而,梦境醒来后,“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词人又陷入现实的困惑,思考人生得失与完整。最后,“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以美人比喻理想或知己,虽相隔遥远,但仍有倾诉之情,寄托了词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现实中难以寻觅知音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词融合了仙道想象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词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