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鹧鸪天·其四任静江经略安抚日元夕奉亲出郊》
《鹧鸪天·其四任静江经略安抚日元夕奉亲出郊》全文
宋 / 邹应龙   形式: 词  词牌: 鹧鸪天

彩结轻车五马随。倾城争出看花枝。

笙歌十里岩前去,灯火千门月下归。

莲炬引,老莱衣。蛾眉无数卷帘窥。

谁知万里逢灯夕,却胜寻常三五时。

(0)
注释
彩结:装饰华丽。
轻车:轻便的车辆。
五马:五匹骏马。
倾城:全城出动。
笙歌:音乐和歌声。
岩前:山岩前。
灯火:灯火辉煌。
月下:月光下。
莲炬:莲花形状的火炬。
老莱衣:老莱子穿的彩衣,比喻盛装。
蛾眉:女子的眉毛,代指美女。
卷帘窥:掀开帘子偷看。
万里:遥远的地方。
逢灯夕:遇到元宵节。
寻常三五时:平常的十五月亮。
翻译
装饰华丽的车辆簇拥着五匹骏马。全城的人争先恐后地出门欣赏花枝。
在十里长的山岩前,笙歌喧闹;月光下,千家万户灯火通明,人们归来。
莲花火炬引导,仿佛老莱子穿着彩衣。众多女子掀开帘幕偷看热闹。
谁能想到,在这万里之外的异乡元宵夜,比平常的十五月亮更胜一筹。
鉴赏

这首宋代邹应龙的《鹧鸪天·其四》描绘了任静江经略安抚期间元宵佳节的盛况。首句“彩结轻车五马随”,形象地展现了官员出行的豪华场面,彩饰的车辆簇拥着五匹骏马,显示出节日的尊贵和热闹。接着,“倾城争出看花枝”一句,生动描绘了全城百姓争相出门赏花灯的热烈景象。

“笙歌十里岩前去,灯火千门月下归”两句,通过音乐与灯火的描绘,展现出沿途欢歌笑语、灯火辉煌的游行队伍,以及人们在月光下归家的温馨画面。接下来,“莲炬引,老莱衣”则借用了莲花形状的火炬和老莱子戏彩娱亲的典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和家庭的和睦。

最后两句“蛾眉无数卷帘窥,谁知万里逢灯夕,却胜寻常三五时”表达了词人对元宵夜的独特感受。无数女子透过帘幕偷看热闹,万人共赏元宵的场景超越了平常的月圆之夜,显得格外珍贵和难忘。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以及人们在节日中感受到的亲情、欢乐和团圆,体现了宋代理学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庆祝。

作者介绍
邹应龙

邹应龙
朝代:宋   字:景初   籍贯:泰宁城关水南街   生辰:1173-1245年

邹应龙(1173-1245年),又作应隆,字景初,泰宁城关水南街人。南宋官员。端明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猜你喜欢

夏日过刘秀才村居

访旧青郊外,停舟绿水滨。

景临初夏日,情是故乡亲。

杯酒论文久,园林发兴新。

相看头尽白,来往莫嫌贫。

(0)

送王大参同年南还二首·其一

当年邂逅大江滨,策马看花上苑春。

宦辙从来途路险,故乡归去岁华新。

东风旧宅仍栽柳,细雨芳洲更采莼。

别酒莫辞频劝饮,与君俱是倦游人。

(0)

悟石轩待月归舟漫成

悟石轩中竟日留,坐闻仙籁引箜篌。

苍烟晴带诸天暮,丹桂香含一壑秋。

醉喜微风生短袂,归看明月浸虚舟。

每逢佳景偏多兴,狼藉杯盘夜未收。

(0)

冬夜与诸友同集冯郡伯园亭分得栖字

名园冠盖集,坐久忽鸡栖。

明月当空满,晴云去树低。

窗间银烛剪,松下绿樽携。

到处清辉绕,归途醉不迷。

(0)

江上闻乞归命下口占三绝·其二

江上风涛险杀人,便应从陆走江滨。

自今已得安身策,岂向天涯复问津。

(0)

太和舟中晚眺

坐深棋局散,落日已衔山。

鸦散浮云外,蝉鸣深树间。

客邀新月饮,渔趁暮涛还。

醉后看襟袖,淋漓绿酒斑。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