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出处苦难全,老矣安能了世缘。
聊向此时看捉月,敢希他日上凌烟。
行吟虽愧无新语,坐食犹欣有故廛。
若得放归多种秫,不忧长欠酒家钱。
人生出处苦难全,老矣安能了世缘。
聊向此时看捉月,敢希他日上凌烟。
行吟虽愧无新语,坐食犹欣有故廛。
若得放归多种秫,不忧长欠酒家钱。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吴芾的作品,名为《和鲍倅(其三)》。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感慨,以及对世俗牵绊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态。
"人生出处苦难全,老矣安能了世缘":这两句诗直接表达了人生充满苦难的现实,以及到了老年依然难以割舍世间的种种牵绊。这里,“了”字有解脱之意,但从语气上看,却更多了一份无奈和感慨。
"聊向此时看捉月,敢希他日上凌烟":诗人在这两句中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愿望。虽然现在只能偶尔抬头仰望月亮,但心中却有着更高远的追求,希望未来能凌驾于世俗之上,达到精神上的自由。
"行吟虽愧无新语,坐食犹欣有故廛":在这里,诗人承认自己在行走时吟咏诗句虽然缺乏新意,但是在座位上享用饮食时依然对熟悉的环境感到欣慰。这两句话反映了诗人的自谦态度,以及对于生活中简单乐趣的珍视。
"若得放归多种秫,不忧长欠酒家钱":这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回到自然、远离尘世的愿望。诗人希望能有机会回归大自然,与山野为伴,这样就不必再担心欠缺酒家的账目了。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负担的轻视。
总体来说,吴芾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苦难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精神自由的强烈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世俗的心境。
每忆华山寺,高居俯洞庭。
烟中飞鸟白,波面乱峰青。
贾舶朝依岸,禅房夜不扃。
最怜霜后橘,金子烂荧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