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赤壁赠萧长史用导之靖江》
《赋赤壁赠萧长史用导之靖江》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大江东去碧溶溶,水净平沙接远空。

月下胜游非旧日,眼中遗迹感英雄。

猿啼断岸孤帆雨,鹤唳沧洲一笛风。

料想登临无限意,题诗还忆访坡翁。

(0)
鉴赏

此诗《赋赤壁赠萧长史用导之靖江》由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诗人以赤壁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英雄人物的追思。

首句“大江东去碧溶溶”,描绘了长江浩荡东流的壮丽景象,碧波荡漾,给人以广阔无垠之感。次句“水净平沙接远空”,进一步渲染了水天一色的宁静之美,清澈的水面与远处的天空相接,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接着,“月下胜游非旧日”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夜晚,月光下的游览虽美好,却已非往昔,暗含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随后,“眼中遗迹感英雄”一句,直接点明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之情,通过眼前的遗迹,诗人仿佛看到了那些英雄的身影,心中涌起敬仰之情。

“猿啼断岸孤帆雨,鹤唳沧洲一笛风”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声响来营造氛围,猿猴的哀鸣、孤帆在雨中的摇曳,以及鹤唳与笛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凄美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最后,“料想登临无限意,题诗还忆访坡翁”两句,诗人想象自己站在赤壁之上,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诗人还提到了苏轼(坡翁),表达了对这位伟大文学家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志趣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赤壁这一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照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蕴含着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怀念,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挽吏部石似之·其二

忧国囊封岂是疏,有才无命信何如。

风回册府三山远,星殒郎墙一位虚。

贾谊自伤终太傅,薛收若在必中书。

哀哉埋玉今何地,却返当年处士庐。

(0)

卧病枕上再用韵·其一

文书堆案眼慵开,客有可人今雨来。

说剑丹心空耿耿,岸巾雪鬓欲皑皑。

山田渐喜滋香稻,客位从教长紫苔。

涸辙穷鳞赖濡沫,未宜曷月咏归哉。

(0)

过西山遇雨晚晴乘凉以归

岩前垂溜忽涓涓,疑是池龙肯看鞭。

千嶂黑云才过雨,一番白水又平田。

润添粳稻翻凉叶,喜入樵苏爨晚烟。

马上归来闻好语,荷锄相对说丰年。

(0)

冬至之二日兄弟儿侄偕过西山道院归而微雪

忽然薄暮暗江天,冲面凉风马不前。

五色书云占昨日,六花瑞雪应明年。

向来水旱民何罪,此去流移天盍怜。

逗晓阳乌升若木,摧颓病鹤亦蹁跹。

(0)

送梅峰阮监镇东归

豪气宇宙窄,健笔风雷惊。

处裈笑群虱,有酒甘步兵。

半酣百年寄,一啸千古轻。

青眼能几人,白首识此情。

(0)

即事

江楼人卧病,寂寞更谁怜。

有子常离抱,无家可祝先。

雕墙笑茅屋,沧海幻桑田。

昨听东邻讣,浮华亦梦然。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