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是清明应候风。势如沧海浪、怒号空。
更兼泼火雨冥蒙。如何得、枝上有残红。
最惜牡丹丛。晓来吹尽折、教儿童。
且为支拄曲阑中。还堪否、留客一尊同。
早是清明应候风。势如沧海浪、怒号空。
更兼泼火雨冥蒙。如何得、枝上有残红。
最惜牡丹丛。晓来吹尽折、教儿童。
且为支拄曲阑中。还堪否、留客一尊同。
这首元代姚燧的《小重山·风雨折枝词》描绘了清明时节风雨交加的场景。开篇"早是清明应候风",点明了时令,暗示了风雨的到来。接下来的"势如沧海浪、怒号空"形象地刻画了风雨的猛烈,如同海浪般汹涌澎湃,狂风怒吼,令人震撼。
"更兼泼火雨冥蒙"进一步描绘了雨势之大,仿佛烈火倾盆,天地间一片昏暗。然而,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诗人却对"枝上有残红"的景象心生怜惜,表达了对春天生命力顽强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最惜牡丹丛"直接表达了对牡丹的深情,牡丹象征富贵和美丽,即使风雨摧残,仍有残红留存,显示出坚韧的生命力。"晓来吹尽折、教儿童"则写出风雨过后,儿童在清理残枝,也暗示了生活的继续和新生。
最后,诗人以"且为支拄曲阑中"表达对风雨后牡丹的扶持,希望它们能在阑干旁暂时支撑,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共饮,共度风雨的邀请,"还堪否、留客一尊同",展现出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风雨与牡丹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执着。
诗书既许礼缘情,今古相传莫不情。
汉家虽道生离重,蕃率犹□死葬轻。
单于是日亲临送,部落皆来引仗行。
赌走熊罴千里马,争来竞逞五军兵。
牛羊队队生埋圹,仕女纷纷耸入坑。
地上筑坟犹未了,泉下惟闻叫哭声。
蕃家法用将为重,汉国如何辄肯行。
若道可汗倾国葬,焉知死者绝妨生。
黄金白玉连车载,宝物明珠尽库倾。
昔有秦王合国葬,挍料昭君亦未平。
坟高数尺号青冢,还道军人为立名。
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
如画须眉好,画里更逢君。
翩翩浊世游戏,龙马见精神。
双眼乐游原上,一梦大槐宫畔,赢得此闲身。
文心兼赋手,无处着丹青。拂鸟衣,对绿树,眺青云。
笑他张俭无计,白首叹飘零。
万一鲲鹏变化,忽地麒麟图写,轩冕易山林。
出处谁为是,试问卷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