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吴王国,笙歌入海云。
夫椒先自败,于越遂能军。
月落苧萝冷,花深麋鹿群。
千年金虎去,谁守阖闾坟。
寂寞吴王国,笙歌入海云。
夫椒先自败,于越遂能军。
月落苧萝冷,花深麋鹿群。
千年金虎去,谁守阖闾坟。
这首明代诗人黄佐的《虎丘怀古》描绘了一幅寂寞而富有历史沧桑感的画面。首句“寂寞吴王国”,以“寂寞”二字,传达出吴国昔日繁华已逝的孤寂氛围。次句“笙歌入海云”,通过“笙歌”和“海云”的意象,暗示了吴国昔日宫廷音乐的热闹与如今的空旷,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句“夫椒先自败”,夫椒山是吴国的重要军事据点,这里暗指吴国在夫椒之战中的失利,预示了其衰败的命运。第四句“于越遂能军”,“于越”即越国,此句揭示了吴国被越国击败的历史事实,进一步强化了衰亡的主题。
接下来,“月落苧萝冷,花深麋鹿群”,借景抒情,月落寂静,苧萝山显得清冷,花丛深处则是麋鹿群游,这些自然景象寓言了吴国的荒凉和人迹罕至,反映出历史的无情变迁。
最后两句“千年金虎去,谁守阖闾坟”,“金虎”可能象征吴王阖闾,表达对这位曾经显赫君主陵墓的感慨,千年过去,只剩下陵墓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荣光,无人守护,令人感叹历史的无常和人事的代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虎丘为背景,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吴国兴衰的沉思,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