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娇乍逗簪,苔密初胜屧。下廊裙带重、微风揭。
无言有意,不许人撩拨。断红生半靥。
蓦地回头,此时教恁抛撇。歌纨啼素,泪染相思箧。
残灰书细字、看看灭。争知恨网,不为春蚕设。
今后从休说。着甚缠绵,尽伊无个销歇。
梅娇乍逗簪,苔密初胜屧。下廊裙带重、微风揭。
无言有意,不许人撩拨。断红生半靥。
蓦地回头,此时教恁抛撇。歌纨啼素,泪染相思箧。
残灰书细字、看看灭。争知恨网,不为春蚕设。
今后从休说。着甚缠绵,尽伊无个销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细腻的情感画面,以梅花和女子的衣饰为载体,展现了女子微妙的心境变化。"梅娇乍逗簪,苔密初胜屧",梅花的娇嫩与女子头上的发簪相映成趣,而苔藓的密集则暗示了环境的幽静,女子的脚步声被苔藓的覆盖所掩盖,显得格外轻盈。
"下廊裙带重、微风揭",女子在廊下行走,裙带因风吹而轻轻飘动,这动态细节透露出她的敏感与矜持。"无言有意,不许人撩拨",她内心情感丰富,却不轻易表露,对周围人的触碰有所保留。
"断红生半靥",女子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可能是羞涩,也可能是思念之情。"蓦地回头,此时教恁抛撇",突然的回头动作,表达了她对某人或某事的难以割舍。
接下来,"歌纨啼素,泪染相思箧",女子可能在哭泣,泪水浸湿了歌纨(丝质的衣物),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残灰书细字、看看灭",可能是在焚烧信件,字迹在灰烬中逐渐消失,象征着无法挽回的遗憾。
"争知恨网,不为春蚕设",女子的愁绪如同春蚕吐丝,织成了无法逃脱的恨网。"今后从休说",她决定不再提及这些痛苦,但内心的纠结并未因此消解:"着甚缠绵,尽伊无个销歇",她的愁苦无处排解,只能独自承受。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清末近现代初的文笔,细腻地刻画了一个深陷相思之苦的女子形象,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万国来朝会缙绅,除愆宥过赐更新。
欢声好似春雷震,一片嵩呼彻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