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如许永,兀坐思悠哉。
手误挑灯灭,情长鼓瑟哀。
清号生窍穴,皓色转崔嵬。
醉觉雄心在,流光且莫催。
秋宵如许永,兀坐思悠哉。
手误挑灯灭,情长鼓瑟哀。
清号生窍穴,皓色转崔嵬。
醉觉雄心在,流光且莫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里独坐的意境,通过对秋夜长久、静谧氛围的细腻刻画,以及诗人情感上的起伏,展现了古人在宁静之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
"兀坐思悠哉"表达了诗人独自沉浸于深远的思考之中,那种悠长而又茫茫的思绪,如同夜空中的星辰,难以捉摸。"手误挑灯灭"一句,则透露了诗人在深夜里的不经意间动作,这可能是由于沉浸于思念之中导致的失神。
接下来的"情长鼓瑟哀"更进一步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瑟,是一种古代乐器,常用于抒发愁绪。诗人在夜深人静时,以瑟声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内心孤独与寂寞的一种宣泄。
"清号生窍穴,皓色转崔嵬"则是对周围环境的描绘。"清号"可能指的是夜晚的寒风,或许是诗人感受到的心灵之声;"生窍穴"则形容了山石之间的空洞,而"皓色转崔嵬"则是对月光下山峦轮廓的一种描绘,给人以雄伟而又孤寂的感觉。
最后两句"醉觉雄心在,流光且莫催"显示了诗人的自我慰藉。在酒精的作用下,他感受到了内心深处那股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然而,这种精神状态并非长久之物,故而有"流光且莫催",意味着诗人希望能在这种美好的精神状态中多停留一会儿,不必急于求成。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静谧氛围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宁静生活、深远情感和精神寄托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