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闰秋偏长,关外候尚暖。
乘时种宿麦,翻犁趁閒缓。
塞墐既已毕,衣食粗云办。
闾阎象安恬,绣衣何必遣。
因知为政方,居敬而行简。
通闰秋偏长,关外候尚暖。
乘时种宿麦,翻犁趁閒缓。
塞墐既已毕,衣食粗云办。
闾阎象安恬,绣衣何必遣。
因知为政方,居敬而行简。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对地方治理的见解与期望。通过“通闰秋偏长,关外候尚暖”两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季节的变化与地方治理的时机相联系,暗示了把握时机的重要性。接下来,“乘时种宿麦,翻犁趁閒缓”则展现了农事活动的有序进行,体现了顺应自然规律与合理安排时间的智慧。
“塞墐既已毕,衣食粗云办”描述了地方事务的完成,包括房屋的修缮和物资的准备,预示着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最后,“闾阎象安恬,绣衣何必遣”表达了地方社会的和谐安定,即使没有高级官员的频繁干预,也能保持秩序与平静。这反映了弘历对于高效、简约、和谐治理理念的追求。
“因知为政方,居敬而行简”则是全诗的总结,强调了治理国家应持敬畏之心,行事简明有效。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