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四科头·其九断除不二》
《十四科头·其九断除不二》全文
南北朝 / 宝志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

一切不能为害,坚固犹若金刚。

不著二边中道,翛然非断非常。

五欲贪嗔是佛,地狱不异天堂。

愚人妄生分别,流浪生死猖狂。

智者达色无碍,声闻无不恛徨。

法性本无瑕翳,众生妄执青黄。

如来引接迷愚,或说地狱天堂。

弥勒身中自有,何须别处思量。

弃却真如佛像,此人即是颠狂。

声闻心中不了,唯只趁逐言章。

言章本非真道,转加务刚强。

心里蚖蛇蝮蠍,螫著便即遭伤。

不解文中取义,何时得会真常?

死入无间地狱,神识枉受灾殃。

(0)
鉴赏

这首诗由南北朝时期的宝志大师所作,名为《十四科头(其九)断除不二》。宝志大师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探讨了佛教中的“不二”思想,以及如何在修行过程中避免陷入二元对立的误区。

诗中首先赞扬了“丈夫运用堂堂”,意指真正的修行者应当心地坦荡,自由自在,不受外物束缚。接着,诗人指出“一切不能为害,坚固犹若金刚”,强调了内心的坚定与纯净,如同金刚般不可动摇,不应被外界事物所损害。

“不著二边中道,翛然非断非常”表达了对中道的追求,即不偏不倚,超越对立,保持一种超脱的状态。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五欲贪嗔是佛,地狱不异天堂”的观点,认为贪嗔痴等世俗欲望并非绝对的恶,而是人们自我认知的局限所致。通过智慧的理解,这些欲望可以转化为修行的动力。

接下来,诗人批评了“愚人妄生分别,流浪生死猖狂”的现象,指出那些因无知而产生错误分别的人,往往在生死轮回中迷失方向。与此相对,智者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理解“色无碍”的真理,即万物皆空,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

“法性本无瑕翳,众生妄执青黄”强调了法性的纯净与众生的执着之间的对比。法性指的是佛法的真理,它本自清净,而众生由于无知和执着,常常将事物视为黑白分明,忽略了其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宝志大师通过“如来引接迷愚,或说地狱天堂”这一句,展示了佛陀作为引导者的角色,他以各种方式帮助迷失的众生认识到真相。同时,诗人也提到,真正的解脱并不需要寻找外在的天堂或地狱,因为它们都是内心状态的反映。

最后,“弥勒身中自有,何须别处思量”强调了内在的觉醒和解脱,即通过内心的修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解脱之道,无需向外寻求。诗人告诫那些“弃却真如佛像,此人即是颠狂”的人,真正的解脱在于内心的觉悟,而非对外在形式的执着。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哲理思考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宝志大师对于佛教教义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修行者如何避免陷入二元对立误区的指导。

作者介绍

宝志
朝代:南北朝

猜你喜欢

实甫四叠前韵因及匡庐感念旧游四叠奉和并为石鼓之约

平生慕匡庐,使辙得一至。

孤亭双瀑间,苍峭作寒气。

廿年积梦忆,历历摩崖字。

最恋栖贤桥,雷吼石危坠。

维时正春暮,天朗风且惠。

回身揖五老,樽酒会挈置。

蹉跎负山灵,一诺得非伪?

而君楼其下,乐志官却弃。

缚滕乃见招,冰泮整归辔。

吾斋石鼓腹,涧水取养瘵。

山中亦产茶,味苦颇可试。

岩顶风涛书,南康旧州帅。

(0)

听水斋杂忆·其十

不茗中泠近十年,年时对品佛岩泉。

缑山纵不吹笙去,禁得番番海变田?

(0)

赠念衣并怀左周二丈

昔从周左为秋社,长忆先生鄂渚间。

今见黄州新句法,更怀青琐旧朝班。

南能北秀天难并,京洛江湖意等閒。

料理诗篇真事业,漫辞萧瑟对江山。

(0)

牵牛花·其二

睡起朦胧晓色偏,镜中花映已嫣然。

未明秉烛凝妆坐,旧梦消沉五十年。

(0)

人日之夜家人皆外出独坐成咏·其一

此身应是宝严师,寓院无人独坐宜。

庭暗微栖残雪影,灯回忽见好梅枝。

萧然于此得佳趣,聊尔閒情非昔时。

惟有枯禅相近分,寒山何日是归期。

(0)

何处非华表,凄凉旧姓丁。

亦知归计好,无奈故巢腥。

早闭鸣皋口,仍残带箭翎。

十年共飘泊,犹自忍伶俜。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