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魂何似,似香罗绣帕,叠雪含风置书架。
总萤囊蠹简,夜夜相依,从不放,虚昴星期短假。
先生春睡美,镇压犀株,百八钟声要轻打。
比似蛹中蚕,熟到三眠,神仙字、三番食罢。
倘倩女相逢砚屏边,也消得、书中玉颜如画。
诗魂何似,似香罗绣帕,叠雪含风置书架。
总萤囊蠹简,夜夜相依,从不放,虚昴星期短假。
先生春睡美,镇压犀株,百八钟声要轻打。
比似蛹中蚕,熟到三眠,神仙字、三番食罢。
倘倩女相逢砚屏边,也消得、书中玉颜如画。
这首《洞仙歌·其三》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樊增祥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文人书房的静谧画面。诗中的"诗魂"被比喻为香罗绣帕,叠雪含风,放置在书架之上,象征着诗人的才情与书香气息。夜晚,诗人沉浸在书籍之中,萤火虫相伴,如同夜夜研读,勤奋不辍,连短暂的休息也不忘学问。
"先生春睡美,镇压犀株",形象地写出诗人沉醉于阅读,连春日小憩都显得庄重,仿佛怕打破书斋的宁静。"百八钟声要轻打",暗示时间的流逝,提醒诗人珍惜时光。接下来,诗人将自己比作熟睡的蚕,经历三次眠期,寓意学问的深入和积淀,如同神仙般品味文字。
最后,诗人想象若能与心仪的女子在砚屏边相遇,那书中的美好文字就如同画中佳人,更增添了读书的乐趣。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世情重炎凉,笑尔节操凌冰霜。
世情重金玉,笑尔文章空满腹。
文章满腹黄金少,视尔形容甚微渺。
节操须坚囊箧虚,笑尔欲进尤趑趄。
君不见韩信未遇尤可怜,丈夫乞食漂母前。
一朝袭爵来三楚,岂是乡闾狂少年。
古人炎凉亦如此,今人炎凉何足言。
又不见苏秦东归未遇时,妻不下机嫂不炊。
后怀六国黄金印,弟兄妻嫂竞奔驰。
骨肉炎凉尚如此,他人炎凉何足疑。
灼灼桃李花,春风能几时。
苍苍松柏枝,岁寒常自持。
古来成名多坎坷,男儿未遇焉可欺。
寄语纷纷轻薄子,炎凉安得长如斯。
良工画骨不画肉,俗士信耳不信目。
莫言画者世罕逢,识者寥寥千载独。
叶公去后少真龙,与可以来多赝竹。
珠入纬萧翻得煅,宋人藏石夸为玉。
我年七十阅人多,舐笔和铅徒碌碌。
孰知吾邦有妙手,墨光夜夜虹穿屋。
夙昔庐山有旧游,烦君写入鹅溪幅。
双剑峰前漱玉亭,著我枯筇对晴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