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埃不改眼中秋,此日金山又繫舟。
地拥长江吞巨海,天教绝景镇中流。
烟云苾洌尝龙井,身世依稀在蜃楼。
欲话无生真境界,钟声不动水光浮。
黄埃不改眼中秋,此日金山又繫舟。
地拥长江吞巨海,天教绝景镇中流。
烟云苾洌尝龙井,身世依稀在蜃楼。
欲话无生真境界,钟声不动水光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金山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哲思。
首联“黄埃不改眼中秋,此日金山又繫舟”以“黄埃”象征时间的流逝,但眼中所见的金山依旧如初,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之美的感慨。接着“此日”二字,点明了特定的时间背景,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此刻的独特体验。
颔联“地拥长江吞巨海,天教绝景镇中流”描绘了金山寺所处的壮丽景色,长江与大海仿佛交汇于此,形成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诗人用“天教”一词,赋予自然以某种超然的力量,强调了金山寺作为中流砥柱的地位,同时也暗示了它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
颈联“烟云苾洌尝龙井,身世依稀在蜃楼”转而描写金山寺周围的环境。龙井茶的清香与烟云交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蜃楼之中,暗示了他对现实与幻境之间界限的模糊认识,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尾联“欲话无生真境界,钟声不动水光浮”表达了诗人想要探讨生命本质和宇宙真理的愿望。钟声悠扬,水波不兴,这种宁静和谐的景象似乎预示着某种超越世俗的智慧。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精神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邃探索。
切慕真仙理,能收至静心。
纷华虽尔共,势利莫吾侵。
造化归三鼎,逍遥托五禽。
一言平物我,万事委浮沈。
研味经翻玉,吁嗟砾变金。
太霞方梦想,流水漫光阴。
得郡情应乐,休官志已深。
遐飞脱尘网,高视笑蹄涔。
旧德淹卿寺,清风耸士林。
却忧公议在,未易解朝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