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
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
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
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
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这首元代刘秉忠的《南乡子》描绘了一幅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寥画面。"南北短长亭",开篇即以空间的变换暗示了行人的漂泊不定,短亭长亭,象征着旅程的绵延和离别之苦。"行路无情客有情",将无情的路途与有情的旅人对比,凸显出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年去年来鞍马上",通过反复的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的鞍马劳顿,感叹时光荏苒,青春不再,"何成"二字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自嘲。"短鬓垂垂雪几茎",以白发的增多暗示岁月的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沧桑。
进入室内,"孤舍一檠灯",孤寂的住所只有昏黄的灯光相伴,"夜夜看书夜夜明",反映出诗人借书消磨时光,试图在孤独中找寻精神寄托。室外,"窗外几竿君子竹",君子竹的坚韧与清高,更增添了室内的孤寂与凄清气氛。最后,"时作西风散雨声",以自然景象收尾,西风瑟瑟,竹叶沙沙,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低吟,增添了无尽的感伤。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寓情于景,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岁月的流逝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具有浓厚的怀旧和人生哲理意味。
古井梧桐老,平田䆉稏收。
鸡豚百里社,砧杵十分秋。
乾鹊催归兴,寒蝉唤客愁。
衔杯忆霜蟹,沙尾暮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