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板录。
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唯存跛无目。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板录。
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唯存跛无目。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田家语》,通过描绘农家生活的艰辛,反映了农民对赋税重压和自然灾害的深深忧虑。首句以反问起,揭示田家生活并非如人所说般轻松愉快,而是春税不断,秋收尚不足。接着,官差频繁催逼,夏日洪涝又带来损失,庄稼受损,蝗灾接踵而至。政府的征兵政策让壮丁无暇农事,老弱病残成为唯一能劳作的人。然而,连他们也逃脱不了搜刮,生活陷入绝望,甚至到了卖儿鬻女的地步。诗人深感愧疚,只能感叹“归去来”,选择隐居山林,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官府苛政的批判。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真实地展现了当时农民的苦难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体现了梅尧臣关注民生、同情人民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