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贾傅去长沙,吊屈无灵赋楚些。
万里不忘宣室夜,未舒三策不成家。
西去潇湘南岳麓,名城叠叠纡盘谷。
岣嵝不厌百回读,依然称是刘光禄。
当年贾傅去长沙,吊屈无灵赋楚些。
万里不忘宣室夜,未舒三策不成家。
西去潇湘南岳麓,名城叠叠纡盘谷。
岣嵝不厌百回读,依然称是刘光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古人贾谊的追忆和景仰之情。开篇即提到“当年贾傅去长沙”,点明了历史背景,贾谊曾在长沙任职,其清廉正直的品格令人怀念。接着“吊屈无灵赋楚些”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忠良之士的缅怀,虽已物是人非,但诗人仍能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万里不忘宣室夜,未舒三策不成家”则透露出诗人的个人情感和职业抱负。宣室夜指的是古代贤相萧何在宣室中筹划国家大计的故事,而“未舒三策不成家”则是说诗人尚未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理念,故国之思愈加深刻。
下片“西去潇湘南岳麓,名城叠叠纡盘谷”写出了诗人行走的景象,其中“潇湘”指的是湖南省内的两条河流,以美丽著称;“南岳麓”则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的衡山别称,这里也是古代许多文人墨客游历之地。这些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交织,构成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最后,“岣嵝不厌百回读,依然称是刘光禄”表达了诗人对于前贤遗著的不断研读和对刘光禄(即刘奉世自己)的自我期许。刘光禄以其高洁的人格和深厚的学问赢得了后人的敬仰,这里也显示出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学术成就的追求。
总体而言,整首诗融合了历史怀念、个人情感和文化理想,是一篇集思古今于一身,抒发胸臆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