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机且养到虚心,竹立园林堪节取;
如愿得春风满眼,梅传驿路带香来。
知机且养到虚心,竹立园林堪节取;
如愿得春风满眼,梅传驿路带香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智者的生活态度与环境,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知机且养到虚心”,点明了智者对于时机的把握和内心的修养。这里的“知机”指的是洞察事物的关键时刻,“养到虚心”则是指通过修炼达到内心空灵的状态,不为外物所动,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这句诗体现了智者对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复杂世界中保持清醒与宁静的能力。
次句“竹立园林堪节取”,描述了智者的居住环境——周围环绕着翠竹,形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雅致的小天地。这里的“竹”不仅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也寓意着智者追求的简约、高洁的生活方式。“堪节取”则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高度赞赏与向往,暗示了智者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精神养分,以竹为伴,修身养性。
第三句“如愿得春风满眼”,进一步展现了智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春风”既可理解为自然界中的春风吹拂,也象征着内心的温暖与希望。智者渴望在眼中看到一片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象,表达了他对未来充满乐观与期待的态度。
最后一句“梅传驿路带香来”,以梅花作为意象,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更蕴含了智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梅花在严寒中绽放,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而“传驿路带香来”则意味着智者的美德如同梅花之香,不仅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散发,还能传递给他人,影响周围的世界。这句诗体现了智者不仅追求个人的道德修养,更致力于将这份美好传播开来,影响更多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智者的生活态度、精神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
全无竹可侵行径,一半花犹属别人。
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
近来渐觉青莎巷,车马过从已有尘。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