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盛德,俗眼未易观。
幽姿不可见,微香在林间。
植我东篱菊,艺此九畹兰。
芳意似有知,为君笑朱栏。
草木有盛德,俗眼未易观。
幽姿不可见,微香在林间。
植我东篱菊,艺此九畹兰。
芳意似有知,为君笑朱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名为《题吕节夫园亭十一首(其五)众芳阁》。诗中描绘了园中植物的盛德与幽姿,虽不为世俗之眼所易见,但其微香却飘散在林间,引人探寻。诗人以“东篱菊”和“九畹兰”作为象征,不仅赞美了这些植物的高洁与雅致,更表达了对它们内在精神品质的深刻理解与欣赏。
“草木有盛德,俗眼未易观。”开篇即点明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美德,并指出这些美德往往不被普通人的目光所察觉,暗示了自然之美与人类认知之间的微妙关系。
“幽姿不可见,微香在林间。”进一步描述了植物的形态与香气,虽其姿态难以直接看见,但其淡淡的香气却能弥漫于林间,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与追寻。
“植我东篱菊,艺此九畹兰。”诗人通过自我的行为,将菊花与兰花种植于园中,既是对自然美的直接表达,也是对自己内心追求高雅生活态度的体现。
“芳意似有知,为君笑朱栏。”最后两句,诗人赋予植物以生命,仿佛它们懂得诗人的用心,以微笑的姿态面对着朱红色的栏杆,既是对植物美的赞颂,也是对园中环境的美化与诗意营造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独特审美情趣,同时也蕴含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追求。
亭与溪相近,无时不有风。
涧松生便黑,野藓看多红。
雨足秋声后,山沈夜色中。
主人能守静,略与客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