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至寂禅师》
《赠至寂禅师》全文
唐 / 朱庆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处世唯披衲,禅门几岁寒。

法空无所染,性悟不多看。

竟日门长掩,相逢草自残。

有时寻道侣,飞锡度峰峦。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zhìchánshī
táng / zhūqìng

chùshìwéichánménsuìhán
kōngsuǒrǎnxìngduōkàn

jìngménchángyǎnxiāngféngcǎocán
yǒushíxúndàofēifēngluán

翻译
在世间只穿僧衣,禅宗修行多年风霜寒。
佛法空灵不沾尘,本性领悟无需多观。
整日门户常关闭,偶遇友人草木凋零。
有时寻找同修道友,手持锡杖翻越山峦。
注释
世:世间。
披衲:僧衣。
禅门:禅宗。
岁寒:多年风霜。
法空:佛法空灵。
所染:沾染。
性悟:本性领悟。
不多看:无需多观。
竟日:整天。
门长掩:门户常关闭。
相逢:偶遇。
草自残:草木凋零。
寻道侣:寻找同修。
飞锡:手持锡杖。
度峰峦:翻越山峦。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庆馀所作,赠给名为至寂的禅师。全诗体现了对佛法禅理的深刻领悟和对修行者的生活状态的描绘。

"处世唯披衲"一句,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禅师超脱尘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禅门几岁寒"则表达了禅门清冷寂寞,久远而不为世人所了解。

"法空无所染"和"性悟不多看"两句,揭示了禅师对佛法的彻底理解,以及对于内心的觉悟。这些句子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清净无染的精神境界。

接着的"竟日门长掩"描绘出了禅师隐居山林,门庭若市之景象,而"相逢草自残"则暗示了时间流转,不经意间便留下岁月的痕迹。

最后两句"有时寻道侣,飞锡度峰峦"展现了禅师与同道中人偶尔相聚,以及他们在山林之间穿行探求佛法真谛的情形。"飞锡"一词,更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禅师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学修行者的深刻理解和尊崇之情。

作者介绍
朱庆馀

朱庆馀
朝代:唐   籍贯:越州(今浙江绍兴)   生辰:826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猜你喜欢

立春帖子·其六太上皇后阁

涌金门外风舒柳,师子园中日放花。

何事东皇催暖律,似迎西母探春车。

(0)

题蔡武伯所藏荆公砚

兽面鼎足奔回互,中有润泽比雨露。

当年曾出富国疏,老子平生用心处。

帝谟商颂周六典,刻画声形劳解诂。

至今文字与风骚,一一相辉炫缃素。

如闻四海失枝梧,可憾诸公欠调护。

谁令天乎遽如许,可是石也能无预。

陈玄同归蒋山路,亦使高人野僧觑。

若为持入定林中,应有明云入天柱。

吾乡风流蔡夫子,匣而藏之美无度。

君不见公乡后进陆象山,作祠堂记馀千言,直欲百世俟圣贤。

惜哉不得铭此砚,使我失意心惘然。

(0)

春怀

棠梨未落柳丝长,料望幽人作断肠。

已自不堪田父饮,更能重入少年场。

山连莽莽荒陂白,门掩萧萧野日黄。

想得故园疏雨外,樽前催拍杜韦娘。

(0)

雨意遽如许,云容亦可怜。

声声总断续,滴滴更匀圆。

道院烧香地,山房焙画天。

故园无恙否,润色到瓜田。

(0)

即事二首·其二

龙护朝元阁,鹤栖封禅台。

中原垂白叟,只望羽书来。

(0)

山行行歌十首·其十

砌穴萧森隔土桥,项梁城颂最萧条。

羽衣歌此招魂魄,直送幡旗上九霄。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