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前疏柳,柳外无穷路。
翠色四天垂,数峰青、高城阔处。
江湖病眼,偏向此山明,愁无语。空凝伫。
两两昏鸦去。平康巷陌,往事如花雨。
十载却归来,倦追寻、酒旗戏鼓。
今宵幸有,人似月婵娟,霞袖举。杯深注。
一曲黄金缕。
楼前疏柳,柳外无穷路。
翠色四天垂,数峰青、高城阔处。
江湖病眼,偏向此山明,愁无语。空凝伫。
两两昏鸦去。平康巷陌,往事如花雨。
十载却归来,倦追寻、酒旗戏鼓。
今宵幸有,人似月婵娟,霞袖举。杯深注。
一曲黄金缕。
这首《蓦山溪》(其一)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以景抒情,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开篇“楼前疏柳,柳外无穷路”,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开阔的画面,疏疏落落的柳树和延伸至远方的道路,暗示了词人内心的迷茫与思绪的绵长。
“翠色四天垂,数峰青、高城阔处”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辽远和空旷,翠色满目,远处的山峰清晰可见,高大的城墙更显孤独。词人借景寓情,表达了自己在病态中对远方山水的向往,以及无尽的愁绪。
“江湖病眼,偏向此山明,愁无语”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病弱的目光偏偏被这明亮的山峰吸引,无法言说的愁绪只能默默凝视。接下来,“两两昏鸦去”,以乌鸦归巢反衬词人内心的孤寂。
下半部分,“平康巷陌,往事如花雨”,词人回忆起往昔繁华的街巷,那些如梦如幻的往事如同飘落的花瓣,已然消逝。十年后重归,他感到疲惫,不再追寻旧日的热闹。“酒旗戏鼓”象征着过去的欢乐,如今只剩下淡淡的追忆。
结尾“今宵幸有,人似月婵娟,霞袖举。杯深注。一曲黄金缕”,词人庆幸今夜有人陪伴,女子如皎洁的月光,举杯共饮,歌声悠扬。然而,这欢愉只是暂时的慰藉,更深的愁绪仍藏于心底。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词人从现实到回忆,再到短暂欢愉的情感起伏,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