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过雨春融液。月色桐花香藉。
梦断晓莺山更寂。可谁寻觅。
曾嫌紫陌同尘,岂畏红芳避迹。朝阳鸣凤无消息。
也应抛掷。
柴门过雨春融液。月色桐花香藉。
梦断晓莺山更寂。可谁寻觅。
曾嫌紫陌同尘,岂畏红芳避迹。朝阳鸣凤无消息。
也应抛掷。
这首《画堂春》描绘了山中桐花盛开的暮春景象,充满了静谧与幽深的氛围。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美好与内心的思绪交织在一起。
“柴门过雨春融液”,开篇即以雨后春景引入,春雨滋润后的世界仿佛更加生机勃勃,充满了融化的生命力。“月色桐花香藉”一句,将月光洒在桐花上的画面展现出来,月色与花香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意境。“梦断晓莺山更寂”,晨曦初现,山间传来黄莺的啼鸣,却因寂静而显得更为悠扬,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声音。“可谁寻觅”,一句问语,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却又不知所求为何,引人遐想。
接下来,“曾嫌紫陌同尘,岂畏红芳避迹”,这两句对比鲜明,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曾经或许厌恶于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如今却渴望远离红尘,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朝阳鸣凤无消息,也应抛掷”,最后两句,以凤凰象征高洁与美好,即使朝阳升起,凤凰的消息依然渺茫,或许意味着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
趁西风,芰荷斜卷,冰丝晴漾清影。
吴中昨夜人初到,传到碧芽如莹。凄凉性。
爱一缕纤纤,乍渍霜痕净。烟浮半顷。
怅滋味家常,乡园梦隔,季子唤归艇。
芳洲畔,一样波明似镜。孤怀千里重醒。
鲈腮剖罢羹调美,又是豉盐香凝。江湖竞。
叹玉筋愁多,酪乳难争胜。凭栏暗省。
有几树丹枫,两行新雁,来与写秋兴。
嫩凉天,西风吹遍郊原。
正楼头、一声长笛,泬寥秋气堪怜。
渐芳洲、飘残黄叶,更曲沼、凋尽红莲。
秉烛心期,支筇意兴,恰逢丛桂吐华研。
小山畔,凌霜挺秀,翠荫复来圆。
还证取、香闻鼻观,无隐真禅。
对清尊、浅斟低咏,待看月影婵娟。
近露华、沾衣欲湿,奈蛩语,当户争传。
知道明年,重逢此日,萍踪飘转在谁边。
多应向,山程水驿,茸帽控丝鞭。
花如织、盛筵难再,也合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