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东篱老,移家惠远邻。
黄花定相笑,祗少白衣人。
我是东篱老,移家惠远邻。
黄花定相笑,祗少白衣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孙贻在秋末时节,移居至友人家,内心充满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感慨。诗中以“东篱老”自喻,借用陶渊明《饮酒》中的意象,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人移家至友人处,虽身处繁华之中,却渴望着与自然亲近,尤其是对菊花的期待,象征着他对高洁品格和淡泊名利生活的追求。
“黄花定相笑”,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菊花赋予了生命,仿佛它们在微笑,与诗人形成了一种心灵上的交流与呼应。这里的“黄花”特指菊花,菊花在秋季盛开,以其傲霜斗雪的品质,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雅的气质。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祗少白衣人”,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白衣人,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隐士或志趣高洁之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尘世,但内心渴望与那些追求精神自由、远离世俗纷扰的“白衣人”为伍,共同享受那份超脱于物质之外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彭孙贻在秋末时节,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憧憬。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凤神缘戢羽,麝走为遗香。
如何英灵士,耿耿露寒芒。
激芃多大韵,抟黍见颠狂。
世路虽险巇,藏身亦乖方。
山北与山南,白石可为粮。
流连尘网中,哀哉罹祸殃。
回首伍松乔,谭易析毫茫。
惟有聪明泉,流水常汤汤。
发言潜宝契,一室开蒙庄。
书存人已往,抚卷有余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