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索索连江起,暮过烟波十馀里。
长芦瘦竹映渔家,灯火渺茫寒照水。
秋风索索连江起,暮过烟波十馀里。
长芦瘦竹映渔家,灯火渺茫寒照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江景图。"秋风索索连江起",诗人捕捉了秋风在江边轻拂、细数的情态,以及它如何从江面升起,这是一种动静结合的美妙描写。"暮过烟波十馀里"则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经过烟雾弥漫的水波,行进了相当远的距离,这里的“十馀里”更添了一份苍茫感。
接下来的"长芦瘦竹映渔家"中,"长芦"和"瘦竹"都是描写江边景物的词语,它们与"渔家"相映衬,勾勒出了一个简洁而富有诗意的水乡生活图景。这里的“映”字用得妙,让人感受到画面之美。
最后一句"灯火渺茫寒照水"则在夜幕降临后,点缀着几处微弱的灯光,它们在寒冷中投射到水面上,形成了一种孤寂而又神秘的氛围。"渺茫"一词极好地传达了那种难以捉摸、辽远无际之感,而“寒照水”则让读者不禁生出一丝秋夜的凉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气氛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艺术造诣。
雨程易阴晦,不料夜已果。
极望无人烟,悽惶落途左。
有山当我前,黬黑夕霾裹。
稍入意已迷,甫涉路无妥。
扑额崖奔崩,仇足石碎琐。
怪光睛屡凝,寂响魄虚堕。
一水忽界空,远现白瑳瑳。
波声渐砰訇,山径更埳坷。
何因喜忽狂,嵌天见村火。
逝为褰裳行,扪石少危坐。
纠兮结兮,有气如霓。知不可久留兮,吐吐苦饥。
谁谓殇子夭,彭咸为寿。
驱车出郭门,狐九尾,蛇两首。
啖人骨如饴,古人云死欲速朽。
渺虑八埏,灵光四来,我乃逐于物而颜灰。
尧舜在上,许由洗耳。凤凰不祥,羽毛祸体。
乃云少原之野,阆风之邱。
有晦蒹为圃兮,垒玉为楼。
不见天西王母之戴胜穴处兮,夫何有异乐之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