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掩窗前卷,闲挥膝上桐。
斜阳留几许,雁背不成红。
倦掩窗前卷,闲挥膝上桐。
斜阳留几许,雁背不成红。
此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画家郑素亭所绘之画卷中的景象。诗人黄景仁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画面中人物的悠闲与自然景色的宁静。
首句“倦掩窗前卷”,描绘了画面中人物的疲惫与休息的状态,仿佛是画中人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缓缓合上手中的书卷,准备歇息。这一动作既展现了人物的静态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天生活的结束。
次句“闲挥膝上桐”,进一步刻画了人物的悠闲姿态。他或她轻轻挥动着膝上的桐木,可能是扇子或是某种乐器,这样的动作不仅体现了人物的闲适,也暗示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桐木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与雅致,此处使用桐木,更增添了画面的文化韵味。
“斜阳留几许”一句,将视线转向了画面的背景——夕阳。夕阳的余晖在画面上留下了淡淡的痕迹,既渲染了黄昏的氛围,也寓意着时光的短暂与美好。这里的“留”字,生动地表现了夕阳光线在画面上停留的瞬间,给人以无限遐想。
最后一句“雁背不成红”,则将视角聚焦于远处的雁群。雁群背对着夕阳,因此并未呈现出红色的羽毛,而是保持了它们原有的颜色。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客观事实,也通过对比,强调了夕阳的柔和与雁群的宁静,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画面中人物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黄景仁对艺术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力。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蕴的语言,黄景仁成功地将一幅画作转化为文字,让读者仿佛能亲临其境,感受到那份静谧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