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落拓扬州梦,樊川倦游情味。
一笛落梅风,又吟蓬孤倚。江山仍画里。
祇无那、暮天愁翳。白帢飘零,红箫岑寂,暗销英气。
迢递。楚天长,怀人处、扁舟旧时曾系。
黄鹤倘归来,问飞仙醒未。行歌休吊祢。
怕尘涴、素襟残泪。断云碧,醉拂阑干,正夜空如水。
几年落拓扬州梦,樊川倦游情味。
一笛落梅风,又吟蓬孤倚。江山仍画里。
祇无那、暮天愁翳。白帢飘零,红箫岑寂,暗销英气。
迢递。楚天长,怀人处、扁舟旧时曾系。
黄鹤倘归来,问飞仙醒未。行歌休吊祢。
怕尘涴、素襟残泪。断云碧,醉拂阑干,正夜空如水。
这首《徵招》是清末词人王鹏运为友人自广陵游至鄂州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开篇“几年落拓扬州梦”,以扬州之繁华反衬出主人公在外漂泊的落魄,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樊川倦游情味”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扬州与樊川(泛指江南美景)对比,突出主人公对家乡的眷恋与疲惫。
“一笛落梅风,又吟蓬孤倚”两句,通过笛声与落梅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而悠远的氛围,主人公独自倚靠在蓬草旁,吟唱着笛声,形象地表现了其孤独与哀愁。
“江山仍画里,祇无那、暮天愁翳”中,“江山仍画里”一句,既赞美了自然景色之美,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向往与现实的落差,“祇无那、暮天愁翳”则直接抒发了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忧愁。
“白帢飘零,红箫岑寂,暗销英气”三句,通过服饰与音乐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失落感,白帢(古代男子的头巾)随风飘荡,红箫(红色的箫)在寂静中回响,英气(英雄气概)在暗中消逝,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苍凉与无力。
“迢递。楚天长,怀人处、扁舟旧时曾系”两句,通过楚天的辽阔与扁舟的回忆,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黄鹤倘归来,问飞仙醒未”运用了黄鹤楼的典故,表达了主人公对能有一场超脱世俗的相遇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行歌休吊祢,怕尘涴、素襟残泪”中,“行歌”象征着主人公的自我安慰与前行,“休吊祢”则是对过去的释然与放下,“怕尘涴、素襟残泪”则表达了对保持内心纯净与避免被世俗污染的渴望。
“断云碧,醉拂阑干,正夜空如水”以断云、碧空、醉拂阑干、夜空如水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意境,表达了主人公在夜深人静之时的思绪与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层层铺陈,展现了主人公复杂而深刻的心境变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