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苔点点路层层,此地分明胜概增。
天上楼台山上寺,云边钟鼓月边僧。
青松鹤梦生秋吹,宝塔星华见夜灯。
消尽尘襟三万斛,石床閒倚古萝藤。
莓苔点点路层层,此地分明胜概增。
天上楼台山上寺,云边钟鼓月边僧。
青松鹤梦生秋吹,宝塔星华见夜灯。
消尽尘襟三万斛,石床閒倚古萝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谔的《读书台》,描绘了读书台周边清幽而富有禅意的景色。首句“莓苔点点路层层”,以莓苔和层层山路,展现出环境的静谧与古老。次句“此地分明胜概增”,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景致赞赏有加,认为其增添了非凡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天上楼台山上寺,云边钟鼓月边僧”,运用了夸张和想象,将山中的寺庙描绘得如同仙境,钟鼓声和僧人的活动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宁静。诗人通过“青松鹤梦生秋吹,宝塔星华见夜灯”进一步描绘了秋风中松树下的梦境,以及夜晚塔顶灯火的璀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两句“消尽尘襟三万斛,石床閒倚古萝藤”,诗人借景抒怀,表达读书于此能洗涤心灵,忘却世俗烦恼,自在地倚靠在古老的藤萝下的石床上,流露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读书台的清幽环境和诗人在此处的超然心境。
风光堪爱。青天上彤云无赖。迟误了、酒缘花债。
红桃翠柳,芳菲转眼,东皇颜色改。
玉屑天山满,飞甲龙初败。
看青楼朱幌,凝妆少妇,光生银海。
更燕子休巢,莺儿裹舌,不似三春世界。
骑驴客、杏花村外。浅斟低唱,帐下将军翻自在。
学士风流,细烹茶、清闲潇洒。
把前朝留下,双柑斗酒,围炉相对。
柳暗柴门,苔深竹径,芍药初红。
羡烟霞高卧,结庐水曲,鹿麋为伴,避世墙东。
女子知名,儿童拍手,笑指韩康药满笼。
吾何幸,向绳床井灶,正日相从。
朝来睡起初慵,恰神女飞来第几峰。
看博山炉底,双眠翡翠,绿纱窗外,并蒂芙蓉。
我辈钟情,温柔堪老,鹤似精神玉似容。
催妆赋,校陈琳檄草,立愈头风。
把酒花前,俛仰乾坤,犹剩吾曹。
忆西清奉引,曾陪汲黯,南冠憔悴,同祭皋陶。
谏草空焚,钓竿长把,三径荒芜仲蔚蒿。
长安道,叹东门黄犬,几度悲号。
于今华发萧萧,但痛饮狂歌兴未消。
向莲社参禅,无人能解,醉乡娱老,有脱而逃。
白眼看他,飞扬跋扈,蜾裸螟蛉之二豪。
三年后,看两家儿子,谁似枚皋?
红牙歌玉树,翠袖翻金缕。临春梳洗罢、调鹦鹉。
陈家狎客,惯把江山赌。楼船天堑渡。
床下军书,锦笺催写新句。旧宫眢井,栏外青苔古。
明眸秋水绿、为黄土。海棠花落,一片胭脂雨。
环佩归何处。泉下芳魂,至今遗恨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