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烘霞底未成昏,拊物惊年并惨魂。
李树已僵生意苦,秋虫何忍食桃根。
日烘霞底未成昏,拊物惊年并惨魂。
李树已僵生意苦,秋虫何忍食桃根。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悲凉的画面,日光在霞气中尚未完全散去,却已显现出一种不祥之兆。物是同情,而年华易逝令人感慨。李树因寒冷而失去了生机,生长的意志被剥夺,这种苦涩的情景与人心相通。
秋虫在桃根处觅食,更显得无情,它们不知惜福,只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这也许是在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不断的灾害和困境让人们感到痛心,连小小的生命都难逃命运之苦。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生灵受苦的深切感慨。语言质朴而不失深情,意境凄清却又充满哲理,是一首蕴含丰富内涵的佳作。
庙堂有诗伯,草野无诗人。
岂伊无诗人,零落谁为论。
所论道不直,遗编空复陈。
鹿门有雏凤,示我诗一编。
游迹滞关中,长吟远望天。
身后无知音,空留丹黄痕。
曰予本恨人,读子怆我魂。
弃置情不忍,录为箧中珍。
人生谁不死,毋为苛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