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高丽二僧南游》
《送高丽二僧南游》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日边乡井别年深,中国灵踪欲遍寻。

何处碧山逢长老,分明认取祖师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gāoèrsēngnányóu
táng /

biānxiāngjǐngbiéniánshēnzhōngguólíngzōngbiànxún

chùshānféngchánglǎofēnmíngrènshīxīn

注释
日边:比喻远离家乡,如同处在天边一般遥远。
乡井:家乡。
别年深:离别时间久远。
中国:这里指广泛的地域,非特指现代国家中国。
灵踪:神圣的、有灵气的踪迹,可能指的是佛教高僧的遗迹。
何处:哪里。
碧山:青翠的山,泛指风景优美的山岭。
逢:遇到。
长老:年长的僧人,通常指修行高深的和尚。
分明:清晰地,确切地。
认取:辨认,领悟。
祖师心:祖师的教诲或心灵境界,这里指代深层的佛法或精神指引。
翻译
远离家乡多年,如日在天边,我渴望走遍中国寻觅神圣的踪迹。
在哪里的青山能遇到老僧,要清晰地辨认出祖师的心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送高丽二僧南游》。通过这四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中国文化和佛教传统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祖师心境的向往。

"日边乡井别年深"一句,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岁月匆匆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眷恋和对过往时光的回忆。这里的“日边”可能指的是遥远的地方,而“乡井别年深”则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家乡的思念越发浓重。

"中国灵踪欲遍寻"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中华文化根脉的探索和追求之情。这里的“灵踪”指的是精神上的足迹或是文化遗产,而“遍寻”则显示出诗人对这些精神财富的渴望和探寻。

"何处碧山逢长老"一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高僧或智者会面的期待。这里的“碧山”形象美好,是理想中的隐居之所,而“长老”则是对有道之人的尊称。

最后一句"分明认取祖师心",诗人表达了在探寻和访求中,希望能够领悟到佛教祖师的真意和精神精髓。这里的“分明”指的是清楚明白,“祖师心”则是对佛教智慧的一种尊称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远方故土的情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探求以及对佛法真理的追寻,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与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江城子令.与小李先待诏

人情胶漆道情乖。昧灵台。翳尘埃。

不惧如山,贩骨走轮回。

见在宝躯今不悟,千万劫,朽仙材。

好收□住武都阶。药苗栽。结神胎。

九转功成,方寸蕊珠开。

体混净光从隐显,随眼底,是蓬莱。

(0)

酹江月

古今贩骨,想生来死去,荣枯多少。

百载光阴四序逼,不觉形容衰老。

世伪浮华,转头如梦,到底成虚娇。

无生一念,念道真明达了。

最好福地清居,依山临水,自在携筇到。

占得真欢霞洞隐,无事闲看圣教。

功行周圆,完全性命,胜似重修醮。

炼成道体,别有金书来诏。

(0)

垂杨

关山杜宇。甚年年唤得,韶光归去。

怕上高城望远,烟水迷南浦。

卖花声动天街晓,总吹人、东风庭户。

正纱窗、浓睡觉来,惊翠蛾愁聚。一夜狂风横雨。

恨西园、媚景匆匆难驻。

试把芳菲点检,莺燕浑无语。

玉纤空折梨花捻,对寒食、厌厌心绪。

问东君,此别经年,落花谁是主。

(0)

一半儿

鸦瓴般水鬓似刀裁,小颗颗芙蓉花额儿窄。

待不梳妆怕娘左猜。

不免插金钗,一半儿蓬松一半儿歪。

(0)

题魏仲远筠深轩

君家住处多幽趣,绕屋琅玕净无数。

萧萧清韵动天风,冉冉晴阴生绿雾。

湖山远映苍翠稠,五月六月凉如秋。

且开三径待佳客,抵用千亩论封侯。

况尔此君高节古,纵有雪霜那可侮。

平生正直少人知,野草閒花徒媚妩。

知君古意同古贤,脱略傲笑情翩翩。

我生爱竹比君癖,栉风集雨三十年。

报老归来旧溪曲,竹色荒凉芳草绿。

岁寒无以慰孤怀,只有梅花在空谷。

闻君有竹心遑遑,便欲径造君子堂。

安能为我罗酒浆,月明吹箫呼凤凰。

(0)

留题悠然阁

高阁潭空影,开窗彻虚明。

依依杨柳阴,微凉入床清。

原田远风交,平林素烟横。

喜喜车马来,而听禽鸟声。

境物随所适,于心淡无营。

悠然会真趣,得酒辄自倾。

客至竟忘言,坐对南山青。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