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多酌已微酲,卷束书笺放短檠。
洁屋禅天无一滓,荒墀秋木有千声。
劳生龌龊今安趾,大觉元虚外世情。
自整茶炉添榾柮,水香烟气得苔清。
不须多酌已微酲,卷束书笺放短檠。
洁屋禅天无一滓,荒墀秋木有千声。
劳生龌龊今安趾,大觉元虚外世情。
自整茶炉添榾柮,水香烟气得苔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双髻山馆中独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思考。首句“不须多酌已微酲”,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虽未饮酒,却已有几分醉意,这醉意并非来自酒精,而是内心的沉醉于自然与静谧之中。接着,“卷束书笺放短檠”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放下手中的书籍和灯烛,享受片刻的宁静与自由。
“洁屋禅天无一滓”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纯净追求,以及心灵的清净,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禅境。“荒墀秋木有千声”则通过秋天落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深邃而悠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劳生龌龊今安趾”一句,诗人反思了世俗生活的纷扰与污浊,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渴望解脱的情感。“大觉元虚外世情”则揭示了诗人对于更高层次精神境界的追求,试图超越物质与世俗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自由。
最后,“自整茶炉添榾柮,水香烟气得苔清”描绘了诗人亲自准备茶炉,添上柴火,泡茶时的场景,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品味与享受,以及在忙碌生活中寻找宁静与自我疗愈的过程。整个诗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内心世界以及生活态度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长安今日多英贤,裘马翩翩羡少年。
勋高名勒凌烟阁,霓裳歌舞画堂前。
君不见人生百年须旷达,莫负金樽赢白发。
又不见对景逢场须尽欢,转眼光阴一指弹。
春去春来人易老,今年花比去年好。
等閒花下且豪吟,笑指乾坤凭潦倒。
却看世上三万六千场,几人身赴蓬莱岛。
蓬莱之岛在何方,莫将尘事萦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