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是蓬山预校雠,起居常赴殿东头。
鹓鸾拥陛联簪笏,日月开天拜冕旒。
一出光阴销远郡,两形篇什咏清秋。
有人更在杨庄上,文似相如肯见休。
早是蓬山预校雠,起居常赴殿东头。
鹓鸾拥陛联簪笏,日月开天拜冕旒。
一出光阴销远郡,两形篇什咏清秋。
有人更在杨庄上,文似相如肯见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晨起床后即要前往学校的场景,校雠预设在蓬山之上。"起居常赴殿东头"表明了诗人每天都要到达位于殿堂东边的某个地点。接下来"鹓鸾拥陛联簪笏,日月开天拜冕旒"则是对朝廷礼仪的一种描绘,其中“鹓鸾”指的是古代宫禁中的神兽,“拥陛”意味着守卫在殿阶两旁,“联簪笏”可能是在描述官员们佩戴的玉簪和手中所持的笏板,整体展示了朝廷官员行礼时庄严肃穆的场面。
"一出光阴销远郡,两形篇什咏清秋"则表达诗人走出家门,感受到了初秋的凉爽气息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颂,其中“一出”指的是走出家门,“光阴”指阳光与树荫交织的景象,“销远郡”即是离开了远离城市的乡村地区。"两形篇什咏清秋"则是在描述诗人创作了不少描写初秋景色的文章。
最后,"有人更在杨庄上,文似相如肯见休"中“有人”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或同僚,他们也在某个地方(杨庄)继续着文学创作。"文似相如"则是在赞美这位朋友的文学才能,与古代著名辞赋家相如相比,而"肯见休"表明即使他们暂时不见面,诗人仍然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文学气息和才华。
整首诗通过对朝廷礼仪、自然景色以及文学创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繁忙公务之余,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与热爱,以及对友情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