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丹梯长绿苔,二禺延伫一襟开。
寻山风味闲中得,逐水年华何处回。
日晒老僧参佛衲,云封庶子读书台。
投簪我亦为山主,风景宜人取次裁。
百尺丹梯长绿苔,二禺延伫一襟开。
寻山风味闲中得,逐水年华何处回。
日晒老僧参佛衲,云封庶子读书台。
投簪我亦为山主,风景宜人取次裁。
这首明诗《峡山寺》由谭新所作,描绘了峡山寺的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首句“百尺丹梯长绿苔”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通往寺庙的阶梯,绿苔覆盖,既显古老又添几分生机。接着“二禺延伫一襟开”,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时的开阔心境。
“寻山风味闲中得,逐水年华何处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山间漫步,品味自然之趣,在水边流连,追忆往昔岁月,却不知何时能再回到过去。
“日晒老僧参佛衲,云封庶子读书台。”这里通过对比老僧与庶子的不同生活状态,反映了修行与求学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阳光照耀着老僧的僧衣,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而云雾缭绕的读书台,则暗示着知识的深邃与神秘。
最后,“投簪我亦为山主,风景宜人取次裁。”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融入自然,成为这片山水的主人,同时也说明了他对于眼前美景的喜爱,愿意随时捕捉并欣赏这些美好的瞬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峡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老子衰颓,晚与亲朋,约法三章。
有谈除目者,勒回车马,谈时事者,麾出门墙。
已挂衣冠,怕言轩冕,犯令先当举罚觞。
书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溪翁苦未相忘。
我今有双鱼烦寄将。
道荒芜羞对,宫中莲烛,昏花难映,阁上藜光。
闻庙瑟音,识关雎乱,诗学专门尽不妨。
百年后,尚庶几申白,不数韦康。
汉相见王陵,扬州事张禹。
风帆木兰楫,水国莲花府。
百丈清江十月天,寒城鼓角晓钟前。
金炉促膝诸曹吏,玉管繁华美少年。
有时过向长干地,远对湖光近山翠。
好逢南苑看人归,也向西池留客醉。
高柳垂烟橘带霜,朝游石渚暮横塘。
红笺色夺风流座,白苧词倾翰墨场。
夫子前年入朝后,高名籍籍时贤口。
共怜诗兴转清新,继远家声在此身。
屈指待为青琐客,回头莫羡白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