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北京教育部三次电促入京编纂小学国文教科书却之》
《北京教育部三次电促入京编纂小学国文教科书却之》全文
清 / 吴妍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自笑空怀蹈海心,苟全岂更慕千金。

况无吐凤才人笔,有负求凰贵客琴。

风露三朝劳速驾,葑菲一叶感知音。

只怜学语非鹦鹉,未敢高飞傍上林。

(0)
鉴赏

这首诗是吴妍因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所作,名为《北京教育部三次电促入京编纂小学国文教科书却之》。诗中流露出诗人面对外界压力与诱惑时的坚定与自我反省。

首联“自笑空怀蹈海心,苟全岂更慕千金。”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虽有远大理想(“蹈海心”),但面对现实(“苟全”)时,不再向往世俗的财富(“千金”),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颔联“况无吐凤才人笔,有负求凰贵客琴。”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评价,以及对未能达到理想状态的自责。这里“吐凤才人笔”和“求凰贵客琴”分别借用了古代文人追求才华与知音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肯定与对理想知音的渴望。

颈联“风露三朝劳速驾,葑菲一叶感知音。”诗人以“风露三朝劳速驾”形容自己为完成任务而付出的努力,而“葑菲一叶感知音”则比喻自己对知音的理解与感激,形象地描绘出在繁忙的工作中,仍能感受到一丝温暖与理解的珍贵。

尾联“只怜学语非鹦鹉,未敢高飞傍上林。”诗人以“学语非鹦鹉”自喻,表示自己虽然能够学习,但并未达到鹦鹉般模仿的境界,即没有完全掌握或理解知识的精髓。同时,“未敢高飞傍上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更高目标的谨慎态度,既不盲目自信,也不轻易放弃,展现了一种稳健而深思熟虑的处世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与表达,展现了其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独立思考与坚持自我价值的勇气。

作者介绍

吴妍因
朝代:清

江阴贯庄人,光绪十一年生,著名教育家。自幼刻苦勤学,在江阴、苏州等地任小学教员期间,结合教学实践,编纂白话文小学教科书。后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后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等职。爱好诗词,著有《凤吹诗集》。郭沫若、俞平伯、马叙伦为书题辞。
猜你喜欢

过广安吊张才叔谏议

春风疋马过孤城,欲吊先贤涕已倾。

许国肺肝知激烈,照人眉宇尚峥嵘。

中原成败宁非数,后世忠邪自有评。

叹息知人真未易,流芳遗臭尽书生。

(0)

自上灶过陶山

宿雨初收见夕阳,纵横流水入陂塘。

蚕家忌客门门闭,茶户供官处处忙。

绿树村边停醉帽,紫藤架底倚胡床。

不因萧散遗尘事,那觉人间白日长。

(0)

早春池上作

疏懒元当与世辞,残年况近乞身期。

一官空作读书祟,五斗不供沽酒资。

冰拆野塘初滟滟,雪残芳草已离离。

物华似有平生旧,不待招呼尽入诗。

(0)

四月二十三日作二首·其一

飐飐荷离水,翩翩燕出巢。

苔添雨后晕,笋放露中梢。

世路千重浪,生涯一把茅。

款门僧亦绝,无句鍊推敲。

(0)

忆昔偶见张安国周子充刘韶美王景文陈德召任元受遗集为之感怆作长句纾悲不知涕泗之集也

忆昔高皇绌柄臣,招徕贤隽聚朝绅。

宁知遗恨忽千载,追数同时无一人。

薶骨九原应已朽,残书数帙尚如新。

此身露电那堪说,也复灯前默怆神。

(0)

书喜三首·其一

水际柴荆键不开,野人相觅漫敲推。

寒鸦阵黑疑云过,老木声酣认雨来。

酒价日低常得醉,官租时办不劳催。

平生未省如今乐,却笑傍观误见哀。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