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脩何行,天花雨红英。
草莽化金碧,宴坐十年成。
落笔多奇语,酬唱皆名卿。
微言寄祸福,无心天籁鸣。
顷年来七峰,见我眼增明。
西来的的意,一语贯三乘。
坐令尘土人,弹指悟无生。
别来今许久,夜梦飞爽灵。
新诗忽入手,春风死草萌。
公以慧生定,我自明而诚。
相望虽千里,秋风共一清。
去去勿作念,明鉴无将迎。
丹霞脩何行,天花雨红英。
草莽化金碧,宴坐十年成。
落笔多奇语,酬唱皆名卿。
微言寄祸福,无心天籁鸣。
顷年来七峰,见我眼增明。
西来的的意,一语贯三乘。
坐令尘土人,弹指悟无生。
别来今许久,夜梦飞爽灵。
新诗忽入手,春风死草萌。
公以慧生定,我自明而诚。
相望虽千里,秋风共一清。
去去勿作念,明鉴无将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邓肃的作品,题目为《谢丹霞师》。诗中充满了对丹霞师的崇敬之情和深厚的友情。
"丹霞脩何行,天花雨红英。草莽化金碧,宴坐十年成。"
这几句描绘了一位高僧(丹霞)在深山中修道的情景,"天花雨红英"象征着佛法的繁荣与美好,而"草莽化金碧"则表达了自然界对高僧修炼境地的馈赠和变迁。"宴坐十年成"暗示了丹霞师在此长期的修行中所获得的成就。
"落笔多奇语,酬唱皆名卿。"
这里赞美丹霞师的诗文才能,每一次下笔都能创作出奇特而有深意的话语,而这些作品都足以流传后世,被人们称颂。
"微言寄祸福,无心天籁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丹霞师的教导,领悟到佛法中关于祸福的微妙之处,以及在无心状态下自然聆听到的宇宙之音。
接下来几句"顷年来七峰,见我眼增明。西来的的意,一语贯三乘。坐令尘土人,弹指悟无生。别来今许久,夜梦飞爽灵。"
诗人通过这几句表达了自从跟随丹霞师后,对佛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觉醒,同时也感受到了师父教导的深意,以及在平日修行中所获得的顿悟体验。
"新诗忽入手,春风死草萌。公以慧生定,我自明而诚。相望虽千里,秋风共一清。去去勿作念,明鉴无将迎。"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气息中突然受到灵感创作新诗,并通过这种创作体验到了生命和自然界的更新与生长。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丹霞师智慧的肯定,以及自己内心的明净与诚恳,尽管两人相隔千里,但在精神上却是一致的。在结束时,诗人劝告自己不要沉浸于过往的回忆,而是要保持清醒的自我,不必去迎合世俗。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邓肃对丹霞师的崇敬和友情,也展示了他个人对佛法修行的理解与体验,以及通过这种修行所获得的心灵成长。
念芳钿委路,粉浪翻空,谁补春痕。
伫立伤心事,记宫檐点鬓,候馆沾襟。
东君护香情薄,不管径云深。
叹金谷楼危,避风台浅,消瘦飞琼。
梨云已成梦,谩蝶恨凄凉,人怨黄昏。
捻残枝重嗅,似徐娘虽老,犹有风情。
不禁许多芳思,青子渐成阴。
怕酒醒歌阑,空庭夜月羌管清。
地僻无钟鼓。残灯灭,夜长人倦难度。
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
宾鸿谩说传书,算过尽、千俦万侣。
始信得、庾信愁多,江淹恨极须赋。
凄凉病损文园,徽弦乍拂,音韵先苦。
淮山夜月,金城暮草,梦魂飞去。
秋霜半入清镜,叹带眼、都移旧处。
更久长、不见文君,归时认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