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于世已无求,况有村原事事幽。
乞谷住山真素志,栽田博饭是良谋。
别坡笋蕨春兼采,绕舍桑麻岁倍收。
强健自能营饱暖,尘埃回首谩悠悠。
此生于世已无求,况有村原事事幽。
乞谷住山真素志,栽田博饭是良谋。
别坡笋蕨春兼采,绕舍桑麻岁倍收。
强健自能营饱暖,尘埃回首谩悠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山中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以“此生于世已无求”开篇,表明自己在世间已经没有更多的欲望或追求,体现了佛教中“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接着,“况有村原事事幽”一句,点明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认为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宁静与美好。
“乞谷住山真素志,栽田博饭是良谋”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选择山居的原因。他愿意通过种植谷物和蔬菜来维持生活,这既符合他的朴素志向,也是明智的生活策略。接下来,“别坡笋蕨春兼采,绕舍桑麻岁倍收”描绘了山中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诗人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丰收的喜悦。
最后,“强健自能营饱暖,尘埃回首谩悠悠”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只要身体强健,就能自给自足,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面对世俗的纷扰,他选择回头望一眼,然后继续沉浸在山林的宁静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在山中找到的精神寄托和生活乐趣。
黑衣公子居林丘,黄头王孙非阿俦。
空山月落松露下,时与玄鹤鸣清秋。
山人不归今几载,夜帐空兮怨兰?。
一声啼断巫山云,竹枝歌里愁如海。
巫山之高高摩天,虽有长臂难扳缘。
前林霜果已垂赤,好从尔群高摘实。
昔闻李太白,山东饮酒有酒楼。
今我登楼来,北风吹发寒飕飕。
太白天酒仙,人间不可留。
金光绛气九万里,翩然而上骑赤虬。
左蹴大江涛,右翻黄河流。
手攀北斗招摇柄,琼田倒泻银湾秋。
银湾吸乾日月液,蟾惊乌泣黄姑愁。
太白方悠然,掀髯送汀鸥。
炯如晓霞一点映秋水,红痕微涌玉色浮。
太虚变化如蜉蝣,仙今何在不可求。
惟有胸中灿烂五色锦,化为元气包神州。
我欲起仙从之游,安得羽翮飞上昆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