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落年年自寂寥,白头书客坐深宵。
寒灯隔雨秋成梦,白板支风月似潮。
圣女祠荒鸳瓦坠,洞庭波落锦书遥。
沉鳞羁羽都萧瑟,历历星明堕竹梢。
摇落年年自寂寥,白头书客坐深宵。
寒灯隔雨秋成梦,白板支风月似潮。
圣女祠荒鸳瓦坠,洞庭波落锦书遥。
沉鳞羁羽都萧瑟,历历星明堕竹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清孤寂的秋夜图景。诗人以“摇落年年自寂寥”开篇,点明了季节与情感基调,年复一年的落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着,“白头书客坐深宵”,将读者引入一个孤独的读书人形象,深夜仍在灯下苦读,映衬出岁月的漫长与人生的艰辛。
“寒灯隔雨秋成梦”,寒灯在雨中闪烁,仿佛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秋雨连绵,让人陷入深深的梦境之中,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诗人思绪的暗示。而“白板支风月似潮”,则通过比喻手法,将风中的白板比作潮水,生动地表现了风的猛烈与不息,同时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激荡。
“圣女祠荒鸳瓦坠”,描绘了古代祠堂的荒凉景象,鸳瓦掉落,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衰败,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接下来,“洞庭波落锦书遥”,引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波落”二字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
最后,“沉鳞羁羽都萧瑟,历历星明堕竹梢”,以“沉鳞”(水中鱼)和“羁羽”(空中鸟)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在秋夜中的萧瑟状态,而“星明堕竹梢”则是对静谧夜晚的细腻描绘,星星仿佛从高处坠落,落在竹梢上,既美丽又孤独,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相呼应。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哀愁与思乡情感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