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能容故得名,枝条环布若高城。
何当种满弥天去,永使青青芘万生。
榕树能容故得名,枝条环布若高城。
何当种满弥天去,永使青青芘万生。
这首诗以榕树为题,描绘了榕树的特性与价值。榕树以其庞大的树冠和密集的枝条,仿佛构筑了一座高大的城墙,展现出其生命力的旺盛与遮蔽范围之广。诗人通过“榕树能容故得名”,强调了榕树的包容性与覆盖能力,使得“枝条环布若高城”这一形象更加生动。
后两句“何当种满弥天去,永使青青芘万生”表达了诗人对榕树广泛种植的向往,希望它能够遍布天地之间,永远为万物提供庇护。这种愿景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也蕴含着对生命延续与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榕树特性的赞美,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生命与生态平衡的深刻思考。
鹤山全集本百卷,十卷续入为新增。
初闻景写虑难竟,二年遂毕诚可惊。
乐庵藏书非豪举,此举奇绝谁敢争?
平生书法有唐格,亲为写官何精能。
宾王借钞《益公集》,持此较彼应齐名。
寒士嗜书若性命,得之吾子尤堪称。
《九经要义》世晚见,《古今考》最深于经。
欣托犹传有《仪礼》,宜稼《毛诗》人所矜。
何时宋椠落君手,一一手写留典型。
了翁有知必相子,使子精力贯遐龄。
发书犹失声,忍问抱起者。
三日乃稍苏,寸步谁能舍。
爷娘痛自责,血泪想暗洒。
合浦珠复还,非人盖天也。
从今莫登楼,不测在其下。
飘瓦幸获全,相贺等弄瓦。
此儿太蚤慧,灾难果来惹。
眉目故宛然,谛观愈娇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