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忆江楼别,北来音信疏。
曾投章甫去,几卜杜陵居。
岭峤仍烽火,朝廷问捷书。
不知溪上客,入幕策何如。
苦忆江楼别,北来音信疏。
曾投章甫去,几卜杜陵居。
岭峤仍烽火,朝廷问捷书。
不知溪上客,入幕策何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岁晏旅中寄故园诸子十二首》中的第十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在外漂泊时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苦忆江楼别”,点明了诗人对过去与友人在江楼分别情景的怀念,暗示了离别之痛。接着,“北来音信疏”一句,道出了诗人与故乡亲人联系的稀少,凸显了漂泊在外的孤独与寂寞。
“曾投章甫去,几卜杜陵居。”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甚至不惜改变身份(“投章甫去”可能指改换职业或身份),以及在异乡寻找栖身之所(“几卜杜陵居”)的艰辛生活状态。
“岭峤仍烽火,朝廷问捷书。”这两句描绘了边疆战事不断,朝廷关注前线战况的情景,暗含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最后,“不知溪上客,入幕策何如。”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友人境遇的关切,以及对自己当前处境的迷茫与思考,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虑与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漂泊生涯中的思乡之情、生活之苦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滥觞学沧溟,弗至吾弗已。
九仞规成功,弗成吾弗止。
方其未至时,傍睨岂知此。
及其既成后,岂暇顾傍睨。
或云山既高,我则揆诸理。
或云海未深,我则反诸己。
所立固先定,所诣孰能尼。
刻瓜大如斗,浅诺复轻唯。
甚者反自画,不则中道弛。
傲然曰山海,不了可斋耻。
可斋何人斯,故家振番水。
束发读父书,介特固若是。
幼蒙玉堂印,壮授盘洲记。
至于自肯时,不见两君子。
黄河可为带,太山可如砺。
悠然君子心,无同亦无异。
一年明月在中秋,数日阴云不奈愁。
忽喜新晴转书室,极知清夜照歌楼。
醉当弄影如坡老,诗就撞钟忆贯休。
千里故人应若此,吾生常好更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