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官身已事东林,厌向金门学陆沉。
醉后双钩沧海色,灯前半偈白云心。
持经颇解清斋久,投老偏能住岳深。
策杖给园精舍近,可容同社一相寻。
宰官身已事东林,厌向金门学陆沉。
醉后双钩沧海色,灯前半偈白云心。
持经颇解清斋久,投老偏能住岳深。
策杖给园精舍近,可容同社一相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已经投身于佛教生活的官员,对世俗官场感到厌倦,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升华。诗中通过“东林”、“金门”、“醉后双钩沧海色”、“灯前半偈白云心”等意象,展现了诗人从世俗到超脱的心路历程。通过“持经颇解清斋久”、“投老偏能住岳深”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策杖给园精舍近,可容同社一相寻”则暗示了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佛法,寻求心灵的共鸣与交流。整体而言,此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尘世到精神世界的转变,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三时收功还朔易,百川敛盈归海㡿。
谁将苍龙挂秋汉,宇宙中间卷无迹。
人情易感变中化,达者常观消处息。
向来未识梅花时,绕溪问讯巡檐索。
绝怜玉雪倚横参,又爱青黄弄烟日。
中年易里逢梅生,便向根心见华实。
候虫奋地桃李妍,野火烧原葭菼茁。
方从阳壮争门出,直待阴穷排闼入。
随时作计何大痴,争似此君藏用密。
人官天地命万物,二实五殊根则一。
囿形辟阖浑不知,却把真诚作空寂。
亭前拟绘九老图,付与人间子云识。
少年不识棋,但见剥剥琢琢更相围。
有人指授予,冲关夺角劫复持。
少年不识星,但见腷腷膊膊还如棋。
亦有告予者,缩赢伏见元有期。
七年五溪读书暇,时把二事相悦怡。
久之剨然悟,是閒有数人不知。
三百六十一棋子,此是乾策藏其奇。
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星,若以三十六乘之。
乘之既尽除坤策,恰与棋数无参差。
此理极精密,归后不复思。
罗生挟二长,过我泸之湄。
恍如著我五溪上,欲与之语无閒时。
此须静观乃有得,而我家住西山西。
生揣我,何时归。
二气同一根,本体浩兮渊。
可见川上逝,未发心下泉。
真机亡停息,果剥根长鲜。
定理亡将迎,尘境地自偏。
形神既外发,何者操其权。
芸芸万感通,存处元寂然。
一物一太极,不间大小年。
随处无亏缺,井居而用迁。
至人配天德,知周物之先。
学者事何事,省察于眇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