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山下芙蓉渡,历尽崔嵬何物路。
更观溪水突人来,令我诗情杂欣惧。
舆夫重说松原山,如此积雨应生湍。
从来潢潦无根源,水收石露须臾间。
芙蓉山下芙蓉渡,历尽崔嵬何物路。
更观溪水突人来,令我诗情杂欣惧。
舆夫重说松原山,如此积雨应生湍。
从来潢潦无根源,水收石露须臾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经芙蓉山下的芙蓉渡时所见所感。首句“芙蓉山下芙蓉渡”点明了地点,芙蓉山名与渡口相映成趣,暗示了环境的秀美。接着,“历尽崔嵬何物路”表达了山路崎岖,诗人历经艰辛,引发对未知前路的好奇和揣测。
“更观溪水突人来”描绘了溪流突然涌现的情景,让诗人既感到惊喜又有些许不安,这种瞬间的变化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令我诗情杂欣惧”直接表达了诗人因眼前景象而产生的复杂情感,既有欣喜于自然之美,又有对未知的敬畏。
后两句“舆夫重说松原山,如此积雨应生湍”通过舆夫的讲述,预示着雨后溪流可能会暴涨,增加了旅途的不确定性和诗意的想象空间。最后,“从来潢潦无根源,水收石露须臾间”以自然现象作比,暗示世事如流水般变化无常,但终究有消退之时,给人以哲理性的思考。
总的来说,赵蕃的这首诗以生动的景色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柳外东风旗影转,身远鸣珂心想见。
碧瓦朱楼不夜城,走马插花春一片。
锦靴玉带簇金鞍,回雪惊鸿都转旋。
我书细字对短檠,油尽灯昏月窥研。
那知研节有七盘,但课旧书须百遍。
病骨烦招愧后车,新诗乞与书团扇。
明年相望隐侯乡,犹共碧霄端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