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文字送分阴,羁旅无材发噤吟。
鬓底星星侵晚色,胸中落落负初心。
端知坐索长安米,那复能弹单父琴。
投老襄阳真自弃,蹇驴东去乱云深。
此生文字送分阴,羁旅无材发噤吟。
鬓底星星侵晚色,胸中落落负初心。
端知坐索长安米,那复能弹单父琴。
投老襄阳真自弃,蹇驴东去乱云深。
此诗描绘了一位羁旅之人的哀愁心境。"文字送分阴"表明诗人对文学的追求与日益凋零的时光形成鲜明对比,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悲凉。"鬓底星星侵晚色"则是用自然景象来衬托诗人的暮年之感,头发斑白,如同天边渐渐露出的星辰一般。
"胸中落落负初心"显示出诗人对于过往的执着和现在的无力回天。尽管内心仍然怀有当年的抱负,但现实却让他只能徒留沉重的心情。"端知坐索长安米"一句,通过对米食的关注,反映了诗人生活上的困顿和对物质生活的不易。
至于"那复能弹单父琴",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无力感。单父琴是一种古代乐器,这里的"弹"字暗示着曾经的才华与现在的衰退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两句"投老襄阳真自弃,蹇驴东去乱云深"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晚年命运的无奈接受。"投老"意味着年岁已高,"襄阳"作为地名,在这里象征着归隐之地。"自弃"表明了对个人抱负的放弃。而"蹇驴东去乱云深"则是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人在人生的暮年,骑着蹇驴(走路不稳的老马),行进于迷雾般的未来之中,这里的"乱云深"也许暗示了生活的复杂与未知。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沉思,以及对于文学、艺术创作能力衰退的感慨,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奈与自我放弃。
家山玉溪头,薰风水流烟。
小亭午梦馀,清耳晚树蝉。
本拟老林下,萧散无穷年。
岂知一左计,薄宦能几钱。
尘埃京毂底,僦舍万井连。
值此长夏热,愈觉归为贤。
故人忽念我,乐共湖山缘。
昨夜复大雨,乘凉吟欲颠。
当年二三老,曾醉溪山堂。
至今月露底,草木有馀香。
兴言我良友,六月此追凉。
还同章泉叟,访之以相羊。
夜久清辉寒,水际如雪光。
谁知幽绝处,怀贤正难忘。
扁舟直入南州界,屈曲河流势澎湃。
浩荡银涛气灏漫,渊源不竭通九派。
昔年作客豫章城,弗睹高楼恒介介。
再来胜地续前缘,画栋雕梁称绝快。
子安一赋传古今,俯视群言犹草芥。
西山苍翠无变更,南浦烟云几成败。
凭栏睇视爽凡襟,惹起狂情破游戒。
敏饮醇醪似蔗浆,细览词章如披薤。
寄身天地原宽閒,我独伊何逢险隘。
落霞孤鹜景偏幽,秋水长天恬不怪。
信知造物有化工,能参妙义方无疥。
长啸楼头逸兴豪,得意忘言绝机械。
匡庐有约次游遨,务须了却林泉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