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樊川集》
《读樊川集》全文
宋 / 张方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不遇元和得献谟,望山东北每长嘘。

独赓唐律雅风后,更注孙篇俎豆馀。

霅水胜游成怅望,杜川归事竟踌躇。

中年遽使山根折,尽写雄襟在此书。

(0)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学大家樊川作品的深沉感慨与敬仰之情。诗人张方平在阅读樊川的集子时,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先贤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不遇元和得献谟”,诗人感叹自己未能在元和年间遇到像樊川这样的文学巨匠,未能得到其指点,表达了一种遗憾与向往。元和是唐代的一个时期,元和体诗歌在当时颇为盛行,这里暗含了对樊川诗歌风格的推崇。

“望山东北每长嘘”,诗人遥望山东(可能指樊川的故乡或与之相关的地域),心中充满了对樊川的怀念与敬仰,每一次想到樊川,都会发出长长的叹息,表达了深深的追思之情。

“独赓唐律雅风后,更注孙篇俎豆馀”,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只能在唐律的雅风之后,续写樊川的篇章,注解他的作品,这既是对樊川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是对自己文学追求的一种自我激励。

“霅水胜游成怅望,杜川归事竟踌躇”,诗人提到自己在霅水(可能是指某条河流)的胜景游览中,心中却总是萦绕着对樊川的怀念,难以释怀;在思考樊川归乡之事时,更是犹豫不决,充满了对樊川生活轨迹的想象与向往。

“中年遽使山根折,尽写雄襟在此书”,诗人以“中年”自指,感叹岁月如流,人生易老,如同山根被岁月侵蚀般脆弱。他将对樊川的敬仰、对文学的热爱以及自己的人生感悟,都倾注在这本书中,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学大家樊川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文学创作的深刻思考与追求。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张方平
朝代:宋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猜你喜欢

东阳夜怪诗·其十二

乱鲁负虚名,游秦感宁生。

候惊丞相喘,用识葛卢鸣。

黍稷滋农具,轩车乏道情。

近来筋力退,一志在归耕。

(0)

真符女与申屠澄赠和诗·其二女和

琴瑟情虽重,山林志自深。

常忧时节变,辜负百年心。

(0)

郊庙歌辞.周郊祀乐章.忠顺乐

木铎敷音文德昌,朱干成列武功彰。

雷鼗鹭羽今休用,玉戚相参正发扬。

(0)

早发

绿野含曙光,东北云如茜。

栖鸦林际起,落月水中见。

此身何自苦,日日凌霜霰。

流苏帐里人,犹在阳台畔。

(0)

余以咸亨元年在西京寻听于时与并部处一法师莱州弘祎论师更有三二诸德同契鹫岭标心觉树然而一公属母亲之年老遂怀恋于并州祎师遇玄瞻于江宁乃叙情于安养玄逵既到广府复阻先期唯与晋州小僧善行同去神州故友索尔分飞印度新知冥焉未会此时踯躅难以为怀戏拟四愁聊题两绝·其二

上将可陵师,匹士志难移。

如论惜短命,何得满长祇。

(0)

献李观察

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出绛帷。

谁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怀旧嫁文姬。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