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空门最上乘,谩言白日可飞升。
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衲人间个野僧。
谁道空门最上乘,谩言白日可飞升。
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衲人间个野僧。
这首诗《自疑》是清朝胤禛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佛教修行与世俗生活的深刻见解。
首句“谁道空门最上乘”,以反问的形式开篇,质疑世人对佛教最高境界的理解是否正确。空门,即佛教中的修行之道,此处指追求精神解脱的途径。诗人似乎在说,人们普遍认为佛教是通往最高修行境界的最佳方法,但这种观点是否真的准确呢?
接着,“谩言白日可飞升”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质疑。诗人指出,即便有人声称能够通过修炼达到超脱世俗、飞升成仙的境界,但这只是空谈,实际上难以实现。这里不仅涉及对佛教修行成果的反思,也暗含了对世间各种虚妄追求的批判。
“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衲人间个野僧”两句,描绘了一位在宇宙间悠然自得的闲散之人形象,与传统的僧侣形象形成对比。垂裳,意为穿着宽松的衣服,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宇内,指整个宇宙空间。诗人自称是宇宙中的一位悠闲的客人,暗示他并不完全属于任何特定的宗教或传统,而是超越了这些束缚,追求一种更为广阔、自由的精神生活。同时,诗人又说自己并非真正的僧人,而是“野僧”,这既是对传统僧侣身份的否定,也是对自身独特生活方式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疑问与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修行与世俗生活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追求。它不仅仅是对佛教的探讨,更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
中有黄金白玉姝,莫欺红粒缀茱萸。
晓风吹面成冰脑,夜雪流脂结玉酥。
冻蕊未期春鸟啄,寒香不上暖蜂须。
一生欲压孤山句,囊锦空垂气浪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