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川虽独善,爱物均孔、颜。
欲使蟪蛄流,知有龟鹤年。
辛勤破封蛰,苦语剧移山。
博哉无穷利,千载食此言。
稚川虽独善,爱物均孔、颜。
欲使蟪蛄流,知有龟鹤年。
辛勤破封蛰,苦语剧移山。
博哉无穷利,千载食此言。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稚川虽独善,爱物均孔、颜"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稚川"指年轻的河流,它虽然独立自在,却能普遍地关爱万物,正如古代圣人孔子和颜回那样以仁爱著称。接下来的"欲使蟪蛄流,知有龟鹤年"则是诗人表达了对长寿的向往,希望像传说中的龟和鹤一样长命百岁。
"辛勤破封蛰,苦语剧移山"一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示了诗人对于知识探索和文学创作的不懈努力。"封蛰"指的是古代传说中冬眠的蝉,即使它们被严密地封锁起来,也要用尽全力去唤醒它们,这里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望;而"苦语剧移山"则形容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辛勤和艰难,像是在搬动重山一样。
最后两句"博哉无穷利,千载食此言"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价值的深刻认识。"博哉"指的是广大而丰富的益处,而"无穷利"则是无尽的利益和收获;"千载食此言"意味着这些文字能够给后世带来持久的精神食粮。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不仅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情感,而且对于文学创作也有着极高的追求和自我期许。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哲思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个文人对于生命、自然与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
星出云之端,石在溪之浔。
天上地下相绝几百千万里,砚中安得有星点点明如金。
既非瑕掩瑜,又似徽在琴。
我疑星之飞流运动或不居,精采误落黟流深。
不然神灵悯恻学士久濡滞,故借光景资清吟。
或有感此理,杳默难推寻。
君不见虢山之石团团有桂在中象圆月,又不见庐江之石扶疏有木相樛为寒林。
无重言,但置寒窗笔札往古研于今。
大刚无睢睢,至明无阴阴。
君也能如此,是真金星砚之知音。
海北愁云无从裂,风如追兵雪如撒。
哀者老虎病无力,百尺泉源都冻绝。
山中牛羊竟不来,牙爪寂寂伤饥渴。
万里兵刃色惨悽,獐娇鹿倨豺狼悦。
安得肉食复如初,平地纷纷羽毛血。
一吼千年白日寒,群兽幽忧心骨折。
如今缠病未能兴,长戈硬弩无相杀。
世上青山不敢生,青山尽是狐狸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