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则乖天和,喜亦伤大雅。
喜怒同使臣,胸臆若传舍。
来去本无端,不乘车与马。
一气自起灭,万形非真假。
十年会此理,欲辩言愈寡。
中心久藏之,当告知音者。
怒则乖天和,喜亦伤大雅。
喜怒同使臣,胸臆若传舍。
来去本无端,不乘车与马。
一气自起灭,万形非真假。
十年会此理,欲辩言愈寡。
中心久藏之,当告知音者。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宋登春的《饮酒四首(其四)》,主要探讨了人的情感变化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性。诗中以"怒则乖天和,喜亦伤大雅"开篇,指出过度的情绪反应会偏离自然和谐,即使是喜悦也会损害高雅的品行。接下来,诗人比喻喜怒如同使者,频繁地进出内心,就像驿站传递消息一样,没有固定规律。
"来去本无端,不乘车与马"进一步强调情绪的无常和不受控制,它们并非由外在物质如车马所驱动,而是源自内在的一股气息。"一气自起灭,万形非真假"描绘了这股气息如何自我生发又消亡,世间万物的形态也随之变化,但本质上并无绝对的真假。
诗人通过十年的体悟,认识到这个道理,然而试图用言语表达却愈发困难,"十年会此理,欲辩言愈寡"。最后,他决定将这份深藏于心的理解保留下来,只愿将来能与真正理解自己的知音分享。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性情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表达情感真谛的领悟。
重重觅觅。坐坐行行,朝朝暮暮戚戚。
万叶飞黄秋意,早传消息。
还添暗恨几许,有冷砧、和笳声急。
向耳畔,诉幽情,此味阿谁能识。蛩地鸿天愁积。
冷露湿,篱花几回攀摘。未雨云沉,竹径已先觉黑。
银壶更催漏点,隔帘听、隐隐滴滴。
独自那,拥絮被、眠稳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