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心杨柳花,春风为颠倒。
到头有感化,不离浮萍草。
欢心杨柳花,春风为颠倒。
到头有感化,不离浮萍草。
这首诗《子夜歌(其九)》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杨柳花随风飘扬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感慨。
“欢心杨柳花,春风为颠倒。” 开篇以“欢心”二字定调,将杨柳花在春风中的轻盈舞动比作是春天的欢愉,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色彩。接着,“春风为颠倒”一句,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使其仿佛能颠倒世间万物,生动展现了春风吹拂下杨柳花的飘逸姿态。
“到头有感化,不离浮萍草。” 最后两句则转向哲思,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流转的深刻感悟。这里的“感化”不仅指自然界的变化,更蕴含着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不离浮萍草”则以浮萍草的短暂与易逝,象征着人生如梦,世事无常。整句诗通过对比杨柳花的短暂美丽与浮萍草的易逝,传达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感慨。
综上所述,《子夜歌(其九)》通过描绘春日杨柳花的美丽景象,巧妙融入了对生命、时间与自然变化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跨马绝风烟,夜与云俱宿。
弹琴向窗间,微月挂森木。
晓行岩上路,一溪缘净绿。
路穷入其中,溪流贯山腹。
岩开类天设,石乱疑鬼伏。
水从何自来,乃尔莹心目。
岩前野僧居,种桃满空谷。
惜已过芳时,不见花芬馥。
平生青霞志,耻受红尘辱。
老我茅三间,兹山疑可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