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明丞相有祠堂,乱后衣冠此地藏。
宫府武侯犹拜表,江淮信国自勤王。
曲城车马通神道,瘠土松杉接战场。
异代褒忠逢圣主,诏书史法两辉光。
故明丞相有祠堂,乱后衣冠此地藏。
宫府武侯犹拜表,江淮信国自勤王。
曲城车马通神道,瘠土松杉接战场。
异代褒忠逢圣主,诏书史法两辉光。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汪中所作的《明督师史公享堂》,通过对明代丞相祠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史可法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与崇敬之情。
首联“故明丞相有祠堂,乱后衣冠此地藏”,开篇即点出祠堂所在之地,曾是明代丞相的居所,如今在战乱之后,衣冠文物都聚集于此,既显出祠堂的历史地位,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颔联“宫府武侯犹拜表,江淮信国自勤王”,通过“拜表”和“勤王”两个词,生动描绘了史可法作为武侯,不仅在宫府中尽职尽责,还亲自率军赴援,展现了其忠诚勇敢、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颈联“曲城车马通神道,瘠土松杉接战场”,以“曲城”、“车马”、“神道”、“瘠土”、“松杉”、“战场”等意象,勾勒出祠堂周边环境的肃穆与庄重,同时也暗含着历史的痕迹与战争的残酷。
尾联“异代褒忠逢圣主,诏书史法两辉光”,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史可法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其死后得到圣主褒奖的欣慰,同时强调了历史记载与官方表彰对于铭记英雄事迹的重要性,使得诗人的敬仰之情得以升华。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体现了对忠诚、勇敢、担当等美德的颂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山夷蚁集烟原荒,红绡抹额戈鋋光。
雄夫魄褫鱼在汤,谁云女质柔弗刚。
格庵之孙窈窕娘,雪肤云鬓娇春阳。
罗襦湿泪收残妆,菱花弃匣辞兰房。
腥风飒飒沾群芳,痿痹老父如蚕僵。
天高无翼心遑遑,蛴蝤系帛悬空梁。
红飞玉碎春茫茫,贞心一片明秋霜。
偷生忍辱德弗臧,何如一死名尤彰。
山茗开笼,江鲥穿柳,好事都入熏风。
昼长人静,蝴蝶梦魂中。
枝上残花犹落,闲情看,葵萼成丛。
春归去,朱明节近,吹锦到帘栊。阴浓。
莺语处,开同芍药,烂若芙蓉。
且追陪杖履,谈笑从容。
拨取床头斗酒,拼一醉,亭上称翁。
还堪羡,江郎有笔,挥洒尽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