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棹才假寐,击汰已争先。
敞朗朝霞澈,惊明晓魄悬。
万寻仰危石,百丈窥重泉。
丛枝上点点,崩溜下填填。
弭棹才假寐,击汰已争先。
敞朗朝霞澈,惊明晓魄悬。
万寻仰危石,百丈窥重泉。
丛枝上点点,崩溜下填填。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从密岩口出发时所见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神秘。
首句“弭棹才假寐,击汰已争先”描绘了舟行之速,诗人刚刚闭眼稍作休息,船夫便已奋力划桨,争先向前。这既体现了旅途的匆忙,也暗示了对前方未知的期待与探索精神。
“敞朗朝霞澈,惊明晓魄悬”则将视角转向天际,晨光初现,朝霞如洗,明亮的光芒仿佛惊醒了沉睡的大地,晓月高悬,为这静谧的时刻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
接下来的“万寻仰危石,百丈窥重泉”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了更为深远的自然景观。仰望之处,危石耸立,仿佛直插云霄;俯瞰之下,深泉幽邃,百丈之深,令人感叹自然之奇观。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也蕴含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最后,“丛枝上点点,崩溜下填填”描绘了树木间点点露珠,以及山间瀑布奔腾而下的情景。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瀑布则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声色并茂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颍川称四长,山阴称一丘。
河阳有王涣,官城有高柔。
彼美前大夫,嘉行振儒流。
寂寞千载下,吾侯迈前修。
试问才何似,太阿切琳球。
试问量何似,洞庭纳细流。
试问清何似,玉壶涵霜秋。
试问明何似,秦台照隐幽。
农桑沃春野,弦诵冠南州。
侯骑青骢马,身衣素绮裘。
遗我山泽叟,欲作国都游。
追之不可及,挽之不可留。
环立甘棠下,张望以夷犹。
祝侯愿侯寿,福与南山侔。
推忠佐天子,四海均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