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醉乡十二首·其十》
《醉乡十二首·其十》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四言诗  押[遇]韵

大哉春宇,温厚凝聚。靡有冱寒,暖于吹煦。

厥俗孔洽,恬无憎妒。高阳之徒,历年熟路。

惟楚屈平,欲来莫赴。我至是邦,妙莫能喻。

至和滋形,神与天遇。载朗笑咏,金玉韶頀。

至清之气,嘘呵风露。喜若悟道,默契玄趣。

陋彼市朝,喧隘弗寤。愿我遐年,克寿厥寓。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名为《醉乡十二首》中的第十首。诗中描绘了一幅理想化的春日景象,充满了温暖、和谐与宁静的氛围。

首句“大哉春宇,温厚凝聚”开篇即赞美春天宇宙的广阔与温暖,万物在春的滋养下凝聚生长。接着,“靡有冱寒,暖于吹煦”进一步描述了春天的温暖,没有严寒的侵袭,如同春风拂面般舒适宜人。接下来的“厥俗孔洽,恬无憎妒”则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赞美,人们相处融洽,没有嫉妒之心,营造出一片祥和的氛围。

“高阳之徒,历年熟路”借用了古代帝王高阳氏的典故,暗示了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惟楚屈平,欲来莫赴”则提到了楚国诗人屈原,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身对于现实的无奈与逃避之意。

“我至是邦,妙莫能喻”点明了诗人到达的地方,这里的美妙难以言喻,暗示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深深喜爱与向往。接下来的“至和滋形,神与天遇”进一步强调了和谐与自然的融合,仿佛与天地间的一切都产生了共鸣。

“载朗笑咏,金玉韶頀”描绘了诗人在这里的生活状态,他快乐地笑语欢歌,仿佛与金玉般的音乐共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最后,“至清之气,嘘呵风露”则形容了空气的清新,如同轻轻吹过的风露,给人以清凉与舒适的感受。

“喜若悟道,默契玄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对宇宙奥秘的领悟,与自然界的微妙之处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陋彼市朝,喧隘弗寤”则对比了外界的喧嚣与忙碌,诗人更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愿我遐年,克寿厥寓”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余生,享受长寿与幸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诗人内心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太阳·其五

君子之于学,没身而后已。

苟未至陨越,敢不湛攸止。

(0)

哭吕朴卿先生·其三

斯文天欲丧,疑义有谁祛。

无复谆谆诱,空令咄咄书。

秋风冢上木,夜月墓边庐。

每与诸孤道,相看泪满裾。

(0)

和所盘阑字韵

遥想山斋客梦阑,朔风吹鬓怯栏干。

黄花句里空相忆,青镜朝来独自看。

绝似东坡来海上,胜犹贾岛渡桑乾。

木奴千树何须问,怀抱时因骥子宽。

(0)

别金华朱丞·其一

客中相识便相知,日日相过不问时。

除却酒杯浇旅况,若非坐隐即论诗。

(0)

挽文魁母齐魏国夫人三首·其三

两公兄弟我,我亦母夫人。

侍疾番禺药,行封海道纶。

孤穷空后死,俯仰欲谁亲。

不尽西州泪,陶阡杳去尘。

(0)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别僧永肩

号寒啼饥自聒耳,火中莲花那著水。

超然不复顾尘寰,空色两冥舍利子。

冠巾贾岛齿平人,当时仅免退之嗔。

何如伯升云水去,万劫不磨一点真。

公今更恐情难绝,泛作飞蓬谋未拙。

挽袖牵裳浩不回,当知若人是真铁。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