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箸偏曹濮,长城失太行。
黄榆飞潞泽,王屋下邢襄。
骨悸闻风鹤,魂腥逐刅铓。
大河千百里,莫谓惜鞭长。
借箸偏曹濮,长城失太行。
黄榆飞潞泽,王屋下邢襄。
骨悸闻风鹤,魂腥逐刅铓。
大河千百里,莫谓惜鞭长。
这首明代诗人申佳允的《感事(其一)》描绘了一幅边关战乱的景象。"借箸偏曹濮"暗指借助外力以应对危局,可能指的是明朝援引外国势力对抗北方敌寇。"长城失太行"则表达了长城防线的失守,太行山作为战略要地的丧失,显示出战事的严峻。"黄榆飞潞泽,王屋下邢襄"通过黄榆纷飞和地理名称,描绘了战争的烽火连天,扩展了战线。
"骨悸闻风鹤,魂腥逐刅铓"两句,运用象征手法,风中的鹤声让人心惊胆战,血腥味弥漫,暗示着战死者的惨状和士兵们的恐惧。"大河千百里,莫谓惜鞭长"以黄河的广阔无垠,比喻战争的深远影响,强调即使鞭长莫及,也不能忽视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明朝边疆战事的紧张与悲壮,以及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我行武山南向西,冈峦回伏当武溪。
孤标上撑出虎鼻,落日东射云中霓。
武山势高如卧几,后巘前峰互盘峙。
浮云独抗九千丈,异县相望百馀里。
金华越台方殿奔,大小尖星安足论。
武仙绿发挂琼树,手挹太白开天门。
乱来寻山苦嫌浅,石室何年閟苔藓。
明日南溪访故人,定接飞萝上层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