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先人宅,煌煌太史铭。
飞霜中夜白,宿草隔年青。
未试干时策,空传相地经。
伤心行役者,万里哭苍冥。
寂寂先人宅,煌煌太史铭。
飞霜中夜白,宿草隔年青。
未试干时策,空传相地经。
伤心行役者,万里哭苍冥。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诗《宁都曾三省自京师得危应奉为作其先人埋铭一通归以示予敬题其后》表达了对先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寂寂先人宅”描绘了先人故居的静谧与落寞,暗示了岁月流转后的物是人非。次句“煌煌太史铭”则点出墓志铭的辉煌,象征着对逝者的尊崇和记忆。
“飞霜中夜白”以霜降之夜的景象,寓言时光如飞,岁月无情。“宿草隔年青”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流逝,即使草木枯荣,先人的记忆却依然鲜活。诗人未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治世之策,“未试干时策”,只能空传祖先的相地经书,流露出怀才不遇的遗憾。
最后两句“伤心行役者,万里哭苍冥”直抒胸臆,表达出对远在他乡的游子的同情,他们无法亲至墓前祭奠,只能在万里之外遥寄哀思,令人感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故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的无尽感慨。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