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至无媒,朱草敷庭阴。
仓卒拔剑前,眄睐愁予心。
岂独闇嘉祥,隐祸恐见侵。
忌废忍不攫,负婴甘弃金。
至贵有不欲,天属诚所钦。
美疢虽可甘,徒使百毒淫。
明月至无媒,朱草敷庭阴。
仓卒拔剑前,眄睐愁予心。
岂独闇嘉祥,隐祸恐见侵。
忌废忍不攫,负婴甘弃金。
至贵有不欲,天属诚所钦。
美疢虽可甘,徒使百毒淫。
这首诗名为《咏怀三十四首(其二)》,由明代诗人王廷陈创作。诗中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纷扰与道德抉择。
首句“明月至无媒”以月光为引子,暗示一种孤独或无依的状态。接着“朱草敷庭阴”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前句形成对比,暗示着希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仓卒拔剑前,眄睐愁予心”两句,诗人仿佛在紧急时刻做出了某种决定,但心中充满了忧虑和矛盾。这里的“拔剑”可能象征着对某种力量的反抗或自我保护的决心,而“愁予心”则表达了内心的挣扎与不安。
“岂独闇嘉祥,隐祸恐见侵”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即使表面上看似吉祥的事物也可能隐藏着潜在的危险。
“忌废忍不攫,负婴甘弃金”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面对道德与物质选择时的艰难抉择。一方面,他拒绝放弃原则(“忌废”),另一方面,他也愿意承受失去物质财富(“甘弃金”)的后果,体现了他对道德价值的坚守。
“至贵有不欲,天属诚所钦”表明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即使这些品质可能带来个人的牺牲,但他依然尊重并向往这样的生活态度。
最后,“美疢虽可甘,徒使百毒淫”总结了诗人的思考,即使美好的事物能带来暂时的满足,但最终只会导致更多的痛苦和伤害。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弱点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道德、欲望与牺牲等主题的深入探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三高之风天与高,三高之灵或可招。
小山以后无此作,具区笠泽空寥寥。
几从垂虹荡双桨,寓目沧浪独怊怅。
笔端不倒三峡流,欲遽招之恐长往。
前身陶朱今董狐,襟抱磊落吞江湖。
瑰词三章妙天下,大书深刻江之隅。
我来诵诗凛生气,若有人兮在江水。
扁舟独钓脍鲈鱼,茶灶笔床归甫里。
先生固是丘壑人,只今方迫功与名。
谢公捉鼻恐未免,便看林薮生风云。
他年事业满彝鼎,乞身归来坐佳境。
不嫌俗士三斗尘,容我渔蓑理烟艇。
江头潮生江月小,暝烟绿暗垂杨道。
有客扁舟送史君,道傍不怕揶揄笑。
向来一别三换岁,正喜情亲得倾倒。
吏民引颈望旌麾,空有离愁满怀抱。
史君读残万卷书,古事今事俱了了。
便应珥笔侍天陛,不然代言登凤沼。
瀛堧山水久寂寥,为屈朱轓来坐啸。
帢帻峰高旧题咏,赤城所在经行饱。
永嘉名郡太守尊,灵运后来诗绝少。
天作雁荡地为藏,蜡屐穿山未曾到。
改辕却向个中去,更得江山助诗好。
斋铃静处定得句,不待池塘梦春草。
去年海水上平地,大风驾浪从天杪。
苍生濈濈生鱼头,聚落随波迹如扫。
今年二麦连野秀,田家扶犁事粳稻。
史君忧国眉不开,叱驭径行仍及早。
哀哉千里方更生,县官租钱须户晓。
纵民自恐上不足,诛取仍怜下无告。
邦储邦本孰轻重,肯使疲民困征扰。
君不见岩岩千古阳道州,政拙催科自书考。
《送王正言守永嘉》【宋·楼钥】江头潮生江月小,暝烟绿暗垂杨道。有客扁舟送史君,道傍不怕揶揄笑。向来一别三换岁,正喜情亲得倾倒。吏民引颈望旌麾,空有离愁满怀抱。史君读残万卷书,古事今事俱了了。便应珥笔侍天陛,不然代言登凤沼。瀛堧山水久寂寥,为屈朱轓来坐啸。帢帻峰高旧题咏,赤城所在经行饱。永嘉名郡太守尊,灵运后来诗绝少。天作雁荡地为藏,蜡屐穿山未曾到。改辕却向个中去,更得江山助诗好。斋铃静处定得句,不待池塘梦春草。去年海水上平地,大风驾浪从天杪。苍生濈濈生鱼头,聚落随波迹如扫。今年二麦连野秀,田家扶犁事粳稻。史君忧国眉不开,叱驭径行仍及早。哀哉千里方更生,县官租钱须户晓。纵民自恐上不足,诛取仍怜下无告。邦储邦本孰轻重,肯使疲民困征扰。君不见岩岩千古阳道州,政拙催科自书考。
https://shici.929r.com/shici/dpdty.html
帝城有仙山,双径森万玉。
洞户入深窈,突兀见华屋。
相君领众客,红药想芬馥。
霜刀妙裁剪,烟脂点冰縠。
枝弱不胜花,翠叶共斜矗。
向来争春风,桃李愧粗俗。
百卉纷何在,庭树拥新绿。
此花丈人行,俨立见幽独。
相君戴花笑,和气俱可掬。
人言此花胜,相君意倾属。
谁知心广大,何物不蒙福。
岂以庭中花,而肯弃凡木。
君看择胜具,所在可追逐。
自言居闲时,情话会亲族。
一花有可观,烂赏费银烛。
此心何拣择,寓意本无欲。
以此宰天下,以此镇藩服。
儿童与走卒,人人歌相国。
有能达此观,春风四时足。